.:.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他拍下了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本頁主題: 他拍下了我们回不去的故乡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女皇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34
威望:953 點
金錢:438 USD
貢獻:10000 點
註冊:2021-04-19

他拍下了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县城[/b]是中国的底色,
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故乡。[/b]

用三年时间,走遍云贵川38座小城,
是老唐的旅行与流浪,也是一种诗和远方。
在这个人们涌向大城市的时代,[/b]
他选择拥抱小城。[/b]
 

对于他来说,边走边拍,
成为了逃离大城市,逃离主流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走进更多的「故乡」,
为大家留住乡愁记忆,记录岁月时光,
记录下,那些被遗忘了的,正在失落的城市,[/b]
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城城和老唐的缘分,开始于泸州。
就是那个在大家眼里,
特别美、特别美的森林之城泸州。
 

老唐是个泸州人(出生泸州,成长于成都),
更是一个爱浪迹天涯的独行者。
最开始的行走,从成都出发,
他挑了一个当下绿皮车就可以到达的地方——
云南.昭通。[/b]
「这是一座阳光很好的城市」[/b]
 

而老唐也没有想到,
他后来会成为照进这座城市的一缕光。
被小城的温暖、安静、热情感动到,
也用故事和照片,感动了无数的异乡人。
先后九次昭通之旅,
让他越发笃定,拿起相机,
去拍下更多中国小城,[/b]最美的一面。[/b]
重庆.荣昌[/b]
 

四川.西昌[/b]
 

贵州.威宁[/b]
 

以下整理于老唐的自述:[/b]
出发的初衷,一部分在于「故乡」二字。
一年又一年的春运潮告诉我们,人类的迁徙,实际上就是离开故乡,去他乡打拼、生活、寻梦……
繁华的北上广深,拥有挤得水泄不通的地铁,和整晚都不会熄灭的霓虹灯。
大家都向往大城市,还记得小城市的春夏秋冬吗?
总要有人去关注吧,我觉得我可以做这件事。
每到一座他乡小城,[/b]
都想住好久好久……[/b]
我的第一站,是云南昭通。[/b]
这座号称小昆明,曾经的云南第二城,是一个多民族聚集融合的城市。
放大到整个中国,可能并没有太多人知道它。
而对于川渝人来说,这里是最近的高原避暑城。
 

△水天一色的昭通

它又被称秋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没有夏天。
没有蚊子,不用装空调,是秋城的舒爽。
隔壁四川人、重庆人,特别是宜宾人把这儿当作避暑胜地。
而他们也成为这个城市,每年的夏日限定——候鸟市民。[/b]
在昭通待了几个月,才觉得我或许可以,为它写一篇旅行录了。
第一次来是冬天,这里一尘不染的天空,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登上城南最高的凤凰山,一览昭通城而后快。
 

△第一次来昭通在凤凰山上看到的景象
站到凤凰山上,除了看到城市的高楼,还有一马平川的荒芜。
我错误地以为,这里是高原,并不适合植物的生长。
这是昭通给我的初步印象。
后来,我才发现那个荒芜的昭通是错误的。
 

△昭通望海公园
一望无涯的稻田、荷花,以及苹果树和葡萄园,昭通是生机勃勃的。
这里不仅有迷人的阳光,秋天的凉爽,还有许多可爱的昭通人......
以下视频来源于
遇见老唐
,时长01:55
那个专门设宴款待了我的辉哥,最后自己醉倒在桌子上;
那个一边承包果园,一边追求诗人梦想的青年,
不仅让我知道了昭通的苹果很甜,这里还有很多诗人,很多作家。
嗯!文艺气息浓郁,是它不曾被发掘的另一面。
 

每次回到昭通,都会住上许久。
在荷花湿地公园,在省耕公园,在昭通博物馆,在清官亭,在陡街……
走上很多遍。
渐渐地,和这座城市的羁绊,越来越深。
 

他们喜欢吃土豆,满大街都能买到烤土豆。
他们辣椒叫辣子,且辣椒一定要炒糊了吃。
他们喜欢吃薄荷,很多菜里面都会加薄荷叶。
他们喜欢喝玉米酒,高度酒。
这里回族人很多,有些街道全是清真美食。

这里冬暖夏凉,几乎没什么人家装空调。
 

对了,还有——[/b]
昭通的公园里,很多男女老少会对唱山歌。
昭通的苹果好吃得不得了。

跳广场舞的不仅仅是大妈,还有大叔和小哥哥。

昭通人把“去哪儿”会说成“克哪儿”。
昭通人把“可以、要得”,会说成“整得成”。
 

没有阳光的地方,是没有灵魂的。
我最喜欢昭通的阳光,温暖柔和。
有光照进的地方,风都随之而来。

这里的诗人和上千位作家,显然与这个城市的人口不成正比。
因此,中国文学界称之为“昭通作家现象”。[/b]
至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也无暇去深究了。
 

△一丛狗尾草不懂得城市的喧嚣,它只在乎自己的盛情绽放。
这座小城他乡,留给我的美好,定格在告别那一天。
夕阳西下,晚风拂面。
一个农家小院里,四个男人喝着小酒,聊着诗和远方。
 

△ 友人吉他助兴。
从昭通开始,我又继续前行,去到很多地方。
看到了那些不被人所知的小县城,和它们没入时代的骄傲与自豪。
比如,乐山犍为的嘉阳。[/b]
这里有个芭蕉沟,世界上唯一尚在载客运营的蒸汽小火车,[/b]还在噔噔噔噔……保留了一代人记忆;
 

△ 蒸汽小火车。
比如,成都北郊的彭州。[/b]
这个成都人的后花园,有个非常好吃的东西——军屯锅盔,[/b]令人难忘。
 

△ 彭州地标 兴龙寺。
比如,嘉陵江边上的阆中古城。[/b]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适合小住。
光是那著名的张飞牛肉,吃上小半月都不会腻。
 

△ 阆中古城。
除此之外,
还有绵竹、广汉、德阳、丹棱、新繁、朝天、郫县、大邑……[/b]
等30多座小县城,我都尽量住了一段时日,或长或短。
因为每座城市,都有很多让人留下的理由。
也许是山水画一样的风景,太迷人 ;↓
 

△ 朝天 曾家山红叶。
也许是温暖多情的人们, 和好吃的一道菜,太香了;↓
 

△ 九襄 汉源坛子肉。
又或是行走巷陌,深入来处,看到每个人从这出发时的模样,会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与触动。
 

△ 德昌地标建筑-钟鼓楼
故乡是个带着愁绪的话题。
在小城的定义里,它就是人心深处,那个最温暖的港湾。

有空就回来看看吧。

那个属于你的,永远地港湾。
 

△ 丹棱 街边棋局。
同时别忘了,它们也在老去……[/b]

失落的县城,[/b]
怕的是无人问津。[/b]
县城的代名词,伴随着老旧、空荡、寂寥。

人们真的就像反季节的候鸟,春去冬回。
四川北部,有这样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普安。[/b]
走进县城,你会发现,这里还留着中国80年代老县城的模样。
 

△普安城内具有千多年历史的建州古城。
为了接驳更便捷的高速与高铁干线,剑阁县政府于2003年9月,从普安搬迁到了临近的下寺镇。
从此,普安似乎注定了走向衰落和遗忘的命运。
 

但是,能搬走的只是政府行政机构,普安的历史和文化是搬不走的,人们对普安的情怀与归属感是搬不走的。
所以,16年来,普安城镇人口依然多过县城下寺镇,普安也仍然是剑阁县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和交通枢纽。

从县城搬走的2003年至今,这十六年恰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
每个县城通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基本都已焕然一新。
这也使得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其特有的气质和灵魂。
普安,反而在历史的浪潮里,被动留下来了。[/b]
 

来到普安,能给人一种穿越时光,行走在历史中的感觉。
这种历史,不是国内那种千篇一律的古镇风情,而是典型中国80-90年代的小县城,车水马龙、市井人文的历史。
这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如果将普安定位成“中国老县城记忆”。[/b]
那么在这里,足以打造成一个中国的老县城博物馆。[/b]
哪怕是在老城商业中心,几十年前的老建筑。
几分沧桑、几分斑驳。

这或许就是,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童年,
也是很多人,戒不掉的乡愁,和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当我一个外地人闯进普安,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
意外地感觉到,他们倾注的热情和欢喜。
同时,弥漫在县城里的失落感,
又是种说不出,也抹不掉的哀伤。
 

△一包烟、一杯茶,茶客们每天在此讲述着小城的故事。隐踌躇满志,任时光流淌,听风花雪月,讲百姓故事,品悠闲人生,这就是茶客的人生.....
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倾听。
他们会拉着我说上这里的千年历史。
 

△城楼上孤独的茶客,一茶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这里的街巷人情,与这里的好味道。

就像这锅浓烈过,滚烫过,依旧韵味十足的麻辣串。
 

他们会告诉你,在他乡的普安人,一旦回到家乡。
第二天一大早,就可能上街去吃几串麻辣串。
吃麻辣串,似乎就跟街边买杯奶茶差不多,
便捷而随性,却是归乡人的乡味归属。
 

小城的人情与浪漫,[/b]
在艺术家的院子,[/b]
也是农家一碗柴火饭。[/b]
这个时代,有人在拼命地往大城市跑,却也有人在拼命地从大城市逃离。
油画家乡间罗布老师的家,在四川·德阳·广汉的一个小乡村。
这里远离城市,甚至远离乡镇。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商业。
这里只有一个古老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住着一家三口,还有两只猫和三条狗,以及一个有趣的灵魂。
罗布老师,是这个院子的主人,也是一个选择了逃离北上广的艺术家。
 

十多年的北漂对于他来说,是段寻梦的飞鸟之旅,却始终没有真正地落脚地。
他说回到老家,才像是一棵植物,扎到了土壤里,是种踏实感。
绘画也好,做艺术也罢,需要灵魂的栖息和支撑。
而老家,才是承载灵魂的土壤。
当我们带着新视角,走进这样的小城,这样的乡村,
彷佛看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新生。
 

△广元。
在新旧之间,回望这些年来走过的每座小城。
突破传统的守旧,它们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上好久。

拨开被遗忘的失落,它们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平凡的烟火气在傍晚的炊烟里,在一碗农家的柴火饭里。
即便作为异乡人,也依旧被热情包围,走到哪吃到哪。
怀念农家大哥的腊肉和白菜,感恩威宁夫妇赠予的几十斤火腿,记得老城里的麻辣烫……算是吃过百家饭了吧。
 

大城市里的光芒,难以照进小城的橱窗。
可我偏爱小城的缓慢、静谧、欢笑。
也爱它的坚守、老旧与固执。
这是我出发的意义。
也希望这样的出发,可以让更多人,
偶尔停下脚步,回头听一听小城的故事。[/b]
 

2022年已过半。

你呢?[/b]
你有多久没回故乡了?[/b]
你还记得故乡的夏天吗?[/b]
有哪一种场景 or 哪一种味道 or 哪一个人,[/b]
让你瞬间想起故乡的夏天。[/b]
来吧,留言区见。
对了,夏天快乐!


赞(2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8 08:5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6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