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婚闹
女皇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36
威望:953 點
金錢:440 USD
貢獻:10000 點
註冊:2021-04-19

婚闹

有一个话题曾在网上各大论坛被吐槽了很多年,让很多年轻人苦不堪言。
最近,终于有导演敢在电视剧里,呈现这个社会话题——
恶俗婚闹。
《幸福到万家》里,女主角何幸福(赵丽颖 饰)的妹妹何幸运,参加姐姐的婚礼做伴娘,却被村霸一行人,以闹婚的名义关进屋子里聚众猥亵。
 


还好幸福立即赶到,踹门砸了村霸,这才制止了更严重的悲剧发生。
也给观众们解了一口气。
 


只不过,当幸福后续要帮妹妹维权,幸福的婆婆却把村霸的猥亵侮辱行为,诡辩为“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看得她姐咬牙切齿。
 


故意夸大社会话题煽动情绪?
还真不是。
事实上,婚闹这个习俗在现实中闹出的幺蛾子和罪行,比起《幸福到万家》的情节,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借着“喜庆”吃人的形式,她姐很高兴看到它能借着一部有热度的电视剧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今天,不妨好好唠一唠。
 


虽然知道婚闹在现实中至今都没被杜绝。
但当看到那些,闹上社会版的婚闹事件的种种细节。
其恶劣、无底线程度,还是着实让她姐“开眼”。
 


15年海南一场婚礼上,一名男子当众将手伸进伴娘衣服里,在胸部不停乱摸,美其名曰,找花生。
周围宾客不仅无人阻止,反而哄笑一堂。
 


19年,广东顺德,几名伴娘被多名男子压在床上,乱摸、袭胸,其中一名男子甚至直接在伴娘面前脱下裤子。
 


图源:新浪微博
最臭名昭著,看得人咬牙切齿的,还有曾经的山东泰安伴娘事件。
一名年仅16岁的高中生小丽(化名),应同学之邀,为其哥哥的婚礼做伴娘。
结果,小丽被十几名男子以“闹伴娘”之名带到新郎婚房隔壁的一个卧室。
他们锁上房门,扒光了她的衣服,压在床上猥亵。
未成年的小丽因为这件事,身心都遭受了巨大创伤,两次自杀未果。
 


 


而闹伴娘,甚至只是这陋俗闹婚的其中一环。
有的新娘在大街上就能被扒下裙子。
 


在婚床上,新郎在旁,新娘都能被一些无耻之徒脱到只剩内衣,一旁的丈夫要拿被子挡,他们索性连被子都抢走。
 


你以为受害的只有女性吗?
湖北某些村闹婚时直接拿公公和新媳妇开涮。
公公背着儿媳,头上戴着写有“扒灰佬”的帽子。
而围观的男女老少,笑得不要太开心。
 


图源:视觉中国
“扒灰”源于古代,指公公与儿媳通奸
新郎被闹到毫无尊严,致伤致残的新闻,也是隔三差五就上演。
山东枣庄一位新郎被绑在树上,撒面粉倒可乐,喷消防灭火器…
要知道干粉灭火器对着人喷,是有可能导致窒息的。
 


图源:新浪微博
河南开封,新郎被脱到只剩内裤、关进铁笼、被砸鸡蛋、喷绿漆……
这一切全发生在闹市区。
 


图源:新浪微博
甚至还有被鞭打得满身伤,大伙再去撒盐。
什么深仇大恨?
 


图源:新浪微博
18年,贵州遵义的一位新郎,为了躲避婚闹,赤裸着跑上高速,被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倒,结果造成了十级伤残。
甚至他倒下的时候,全身都是“亲友们”喷的墨汁。
 


图源:新浪微博
13年,山西太原一位新郎,被一帮婚闹同学殴打,甚至闹了整整4小时的洞房,导致气管破裂,不治身亡。
 


图源:新浪微博
婚礼,当场就变成了葬礼。
 


图源:新浪微博
演变到最后,另一类荒谬的衍生新闻在这几年也开始频繁出现。
 


图源:新浪微博
《奇葩说》里有一期说:
“中国式婚礼,就是一场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式的私人庙会。”
 


 


 


图源:奇葩说
它里面藏着太多,糟粕性质的,或者起码是已经过时了的民俗。
 


本来,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于婚礼的认知应该更文明的。
但她姐注意到某个婚闹现场,路人讲的一个细节。
“这几年才兴,原来都没这。”
 


图源:新浪微博
这些性质极其恶劣的闹婚,究竟是陋俗至今未被彻底禁止惹的祸?
还是民俗从什么时候起,愈演愈烈成了恶俗?
 


在中国,闹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而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式婚礼的一项必不可缺的环节,被民众热烈地实践——
一是因为,最初闹婚闹洞房,承载着一项功能性意义。
它是盲婚哑嫁时代,给无数代新人的一节最原始粗暴的性启蒙公开课。
婚礼当天,闹洞房的人默认无尊卑辈分之分。
他们肆意说“荤话”,听新人墙角,要求新人那些亲密的,带着明显“性暗示”意味的游戏。
而这些亲密游戏,就类似一种给陌生、甚至素未谋面的新婚男女的“破冰游戏”。
大伙的围观,公开谈“性”的氛围,尺度大的助“性”举动,
一次次冲击着新人的性羞耻,让两人一下子进入到更亲密夫妻身份中。
 


《喜宴》
可以说——
曾经的闹婚习俗,在帮助对性知识一片空白的新婚夫妻完成“性前戏”。
但这种功能,在如今这个性常识有所普及,且大部分婚姻也不是纯粹的父母之命的时代,早已消失。
而闹婚是千百年来受民众“追捧”的另一原因。
李安在《喜宴》里,用一句话也点透了——
中国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b]
 


礼教严格,在宋之后更要遵守着“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不能公开谈性的文化里。
但人之本性,不是不谈就不存在了。
往往是,越忌讳,越压抑。[/b]
越压抑,越畸形。[/b]
心理学者胡慎之就认为,中国式闹婚,就是性压抑的环境下很多人释放的场所之一。
老压抑着,很难受。所以我们中国文化中,也会给到我们一些机会,去表达这样的压抑。比如,性压抑可以通过一些在恰当场合的意向性游戏去完成释放,闹洞房中的绝大多数游戏都是性意向的游戏。
当平日里被视为禁忌的“性”,在这一天可以名正言顺地摆上台面。
它的背后,是婚闹者们隐秘的压抑的欲望,夹缝求生的病态。
是一种藏在人群里,满足窥私癖,满足猥琐恶趣味的狂欢。
 


而这种狂欢,如果没有约束,很容易走向无下限的恶。
因为,集体是兴奋剂,习俗是遮羞布。[/b]
和气生财,越闹越喜,是最大的免死金牌。[/b]
 


如今那些低级下流、毫无底线的婚闹,无不是功能意义消退,性戏弄需求更盛的产物。
闹婚的确是一种婚俗文化。
但文化和文明不同。[/b]
有些文化现象,与文明无关。[/b]
更遑论,如今的婚闹,大部分都不再是无知的产物。
一些农村地区举办婚礼的家庭,对低俗婚闹所持的都是厌恶,想尽办法避免的态度。
它彻底沦为有心人的故意为之。[/b]
是在借文化的幌子,行犯罪之实。[/b]
这是一种可耻的杀[/b]熟[/b]。[/b]
 


当有些人在呼吁大家尊重某些传统和习俗中的“人情世故”时,我不妨提醒他们思考一个问题——
当我们在尊重这些传统和习俗时,我们究竟在尊重什么?[/b]
真的是尊重其中的“人情”吗?[/b]
 


不。
如果执行这些习俗的人,真是为了尊重“人情”的话。
那么如今,这些人不会连尊重“人”都做不到。
我们所定义的社会习俗中的人情,其实都是有时代的赏味期限的。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就说过:
“文化是生活的手段。”[/b]
传统习俗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也是为了适应满足生活的需要。
而事实是,婚闹这种形式,在现代社会,早就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作用。
首先是,盲婚哑嫁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罕见。
如今的新人圆房,早就不需要亲友们的外援。
窥探他人的性生活的情色游戏,已经成为一场取悦来宾折磨新人的隐私侵犯。
其次是,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多元,传统社会中那种自上而下的性压抑,早就有所缓解。
婚[/b]闹不再是人们释放自己的欲望的唯一选择了。[/b]
所以,当婚闹失去了它的时代价值,又继续存在的话,它会成为什么?
它只会成为很多人释放恶意、实施私刑的幌子。[/b]
甚至,当它的底线一再被“结婚三天无大小“婚姻越闹越幸福”的说辞模糊、踩踏。[/b]
所谓的习俗,还会慢慢演变成有心人犯罪的由头。
 


是的,很多婚闹案例中的恶行,往往都不止是道德问题。
而是确实触碰到法律底线,或是民事侵权,甚至是刑事犯罪。
“闹洞房”“听床”,并且拍视频传播的,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完全可以追究民事责任。[/b]
喝醉闹事,属于寻衅滋事罪,甚至会构成故意伤害罪。[/b]
强行亲吻、搂抱、侮辱新娘伴娘的,涉及到强制猥亵、侮辱罪,甚至强奸罪。[/b]
在婚礼这种公共场所,聚众实施的话,情节将会更恶劣,可以追究更严重的法律责任。[/b]
其实近几年,多地已经出台禁止婚闹的规章和处罚。
很多地区,甚至把婚闹中的越界行为全部写成清单列出。
 


2020年,民政部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指出要遏制低俗婚闹。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证明制止婚闹完全是有法可依的。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的创始人张宝艳也曾在两会上提议过。
建议结婚的新人婚前和当地相关部门签署禁止婚闹协议。
这对事前制止婚闹,和事后追究责任都有帮助。
 


图源:新浪微博
制止婚闹完全是有客观依据的,所有这些,都在告诉全社会一个观念,那就是——
婚闹中的侵权、犯罪,绝对不能定义成一件“私事”。
正如家暴不能被定义成“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样。
否则,在千百年来喜庆的“规矩”下,永远会有人劝说别人“懂事”“别扫兴”。
那么,就有很多人会倾向于选择妥协和解。
山东泰安伴娘事件的新娘子就曾出来回应过,闹伴娘是泰安的习俗,被侮辱的伴娘参加婚礼是自愿行为,就要尊重本地的规矩。
虽然时后也有本地人质疑,泰安并没有“扒伴娘衣服”的习俗。
 


费孝通就在《乡土中国》写道:
“中国人时常教育自己当个老实人,要顺从规矩,维持大局稳定,才是压倒一切的准则。”[/b]
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规矩”和“大局”,是可以凌驾于法律和最基本的人权之上的。
事实是,一种可以被主观无限扩大的规矩和习俗,最终体现的根本不可能是人情。
而是人的恶意和私欲。
只要它对一部分人有利,那么再龌龊的规矩,都永远有人跳出来执行、维护。
而只有我们每一个人,见到这种不正行为,都能发声、制止、报警。
那么,这种借着喜庆之名侵害他人,以祝福之名为非作歹的行为,才能被文明、体面和尊重取缔。


赞(7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9 17:3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8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