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他们,死在世界杯
淦饮清钰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925
威望:848 點
金錢:26092 USD
貢獻:9999 點
註冊:2020-04-26

他们,死在世界杯


2022年世界杯正在卡塔尔盛大举办。

十年前,卡塔尔国王接过大力神杯,同时也接过了2022年的世界杯主办权。

随后的几年,一座座宏伟体育场与豪华酒店在中东拔地而起。

无人料想这些现代建筑杰作是由数千名“奴隶”劳工的白骨与血泪浇铸而成的。

而这个故事还要从2013年开始说起。

 


01

每年夏季卡塔尔白天的最高气温经常飙到近50℃。

而2013年6至8月的短短两个月间,四十多名来自尼泊尔的劳工死在了烈日下的工地上。

英国《卫报》的一篇调查报告,扒开了这些南亚劳工残酷生活的一角。

 
报告援引了尼泊尔驻卡塔尔大使馆的内部文件,同时采访了大量当事人

工人每天要顶着高温,在条件恶劣的工地上高强度地劳动12个小时。

而部分工人甚至连饮水都无法得到保障。

 

劳工们为建设世界杯场馆挥汗如雨。

疲惫不堪地回到营地时,等待他们的是更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距离那些豪华体育馆仅仅十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是大片破败简陋、缺水少电的劳工营:

“劏房”。

一般的宿舍中通常会挤进十几名工人,如果连床都放不下,那就只能在地上睡。

 

厨房与洗手间合二为一,吃喝拉撒全在一室,苍蝇横飞,蟑螂臭虫成群。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劳工们的死亡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尼泊尔大使馆的报告同样显示,劳工死因最多的是猝死或心力衰竭。

按照卡塔尔官方口径,2013年尼泊尔劳工因世界杯建设死亡185人,2014年死亡194人。

在劳工问题被披露之后的几年,官方通报的死亡人数几乎都变成了个位数。

但《卫报》与国际工会联合会ITUC的调查显示:

2010年末至2014年初,仅尼泊尔与印度籍劳工的死亡数量就超过了1200人。

 

工人们用血汗、生命换来的薪水却少得可怜。

在这个GDP排名世界前十的国家,劳工每天拿到的工资还不到7美元。

苦难也不只属于尼泊尔人。

其他北非及东南亚劳工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悲剧在整个海湾地区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而这些劳工甚至连逃离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他们被困在了一种叫作“卡法拉”(Kafala)的现代奴隶制中。


02

包括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等在内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

针对外籍劳工,均使用一种名为“卡法拉”(Kafala)的劳工制度。

 
海合会(GCC)成员国均是位于波斯湾沿岸的中东产油国

“卡法拉”一套沿袭自伊斯兰教法制度的彻头彻尾的劳工剥削系统:

雇主保管劳工的护照,如无雇主批准,劳工不得出境或申请签证;

未经雇主批准,劳工不得更换其他工作,而一份合同通常都长达数年;

不得加入工会,不能进入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未经许可离开工作场所属于犯罪行为;

……

这种剥削系统,其实就是一种21世纪的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还能引起关注,那另一群数量众多的“家庭劳工”则几乎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

过着更加暗无天日的生活,而她们几乎都是女性。

 
图源:gulf-insider,“Runaway” maids increased in UAE during Ramadan

这些家庭佣工完全被排除在劳动法律体系之外,遭受的奴役更加残酷。

超强度、超时长的劳动是家常便饭。

以至于这些女佣们感慨:

“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之后,睡觉是我们唯一的休息。”

肉体上的虐待屡见不鲜,被雇主毒打的受害者数不胜数。

 
图源:国际工会联合会调查报告

2015年,沙特阿拉伯一名印度女佣(Kasturi Munirathinam),因不堪忍受雇主的虐待与欠薪试图逃跑。

最终被女雇主抓住并残忍地砍下右臂。

 
 

一份关于海湾地区女性家庭佣工的抽样调查显示:

24.1%的女工遭受过各类身体虐待,47%的被调查者遭受过性虐待。

 
图片来自蚂蜂窝

从2013年至今,无数媒体与国际组织对劳工的困境进行了报道与调查。

但依然没人说得清究竟有多少南亚劳工在这种扭曲的制度中耗尽了生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场悲剧持续七年而迟迟不能落幕呢?


03

海湾国家并不是天生的土豪。

在石油资源被开发前。

阿拉伯酋长们的财产“用一头骆驼就可以拉走”。

随着石油问题出现,油价飙上天,海湾国家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巨额财富。

 

匮乏的劳动力赶不上油井增加的速度。

大量廉价的外籍劳工伴随着黄沙中喷出的黑色石油,走上了这片土地。

以卡塔尔为例:

在这个240多万人口的国家,外国人比例高达88.4%;

而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的涌入还冲击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享受着石油的红利,从雇佣廉价劳工中尝到了甜头。

进入新世纪,海湾人突然发现自己“穷得只剩钱了”。

 

卡塔尔年轻人只要花一杯星巴克的钱,就能让一个劳工在工地上抡一天大锤。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坐拥石油的海湾国家如同一个鸦片瘾者。

试图拥抱一个现代化的世界,但身陷“食利”经济中无法自拔。

如果说卡塔尔受到了资源的诅咒,那么阿拉伯海东方的南亚次大陆则受到了人口的诅咒。

 
人口超过1亿的15个国家,南亚次大陆占据三席,且全部在前十名

这15个国家中所有与海湾地缘上接近的国家都是其主要的劳工来源地。

当一片土地上既无法提供就业又无法种出粮食,人民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背井离乡。

而南亚地区鼓励出海务工已经是一种国家层面推动的政策。

 
 
尼泊尔劳工、就业与社会保障部直接在官网上提供“外劳”中介服务

这些劳工赚取的侨汇是重要的外汇来源,更关键的是养活了无数留在国内的亲人。

 
 

想想一家老小,劳工们即使逃离了卡法拉制度,也逃离不了贫穷的宿命。

在饥饿与被奴役之间,你以为他们有得选,其实他们根本没得选。

迫于压力的海湾国家开始陆续修改法律并承诺逐步废除Kafala制度。

但有些劳工注定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回家了。

 


04

再看如今的卡塔尔沙漠,世界杯场馆灯火辉煌。

曾几何时,这些松散而弱小的中东部落,一度只能在零星的绿洲之中过活。

忽然在一夜之间,曾经弱小的国家被上天恩赐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大师的封山之作

这些貌似让劳动力与金钱得到了等量交换。

可看来看去,最终买单的好像总是那些数量庞大,又长期处于贫困中的南亚人。

因为他们就是这位乡村牧师口中那群:数量远超工作机会,可以使工资维持在极低水平的穷人。

对于劳工来说,马尔萨斯的幽灵却从未远去。

 

这些矗立在沙漠之中的建筑。

无疑都是人类工程史的杰作、文明的标志。

也是那些远走他乡的南亚劳工们的墓碑。

而在今天,亿万球迷为绿茵场上的角逐与厮杀疯狂喝彩之时。

又有谁能记得这些倒在大力神杯脚下沉默的南亚劳工们?

 

赞(5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29 13:0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5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