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今天凌晨,一个叫“行程码”的东西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在怀念它,说想起了曾经被它“保护”的日子。
我对它没什么深刻的记忆,因为这三年我极少出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高速路都没上过,一直在主城区里来回打转。
但是我知道有些人被它影响得很厉害,孤陋寡闻的我甚至就在前段时间第一次听说了一个词——养码。
就是因为自己长住的地方有疫情而无法去目的地,于是选择一个无疫情、并且对外地人管理稍微没那么严格的第三地,去住上一段时间。等自己的行程里的期限里“干净”了以后,再去目的地。
荒诞吗?更荒诞的是,听说“养码”也是有风险的。
假如你养到最后几天,突然这个第三地也出现疫情了,你就只能前功尽弃,去第四地继续养码。
02不否认行程码在某一个特殊时期的贡献,它在防疫方面是有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甚至从本人来说,并没有受过行程码的过多刁难。
没有因为行程码出现过某个城市而在深夜被酒店拒之门外,也没有因此被某项比赛取消参赛资格,也没有因为它下不了高速或者乘坐不了交通工具。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项应急的临时措施,它只应该出现在某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而当这个特定的条件消失以后,它的使命就应该完成了。
而现在正是这么做的,这就说明它的使命真的完成了。
03很多人不太明白什么叫“临时措施”。
是这么理解的,既然它是一个临时的东西,说明它是“利”和“弊”兼备的。
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能够做到“利大于弊”,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它就会变得“弊大于利”。
否则,这项措施就不应该是临时措施,而是一个永久性的措施。
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保护了你,但是你也让渡了自己很大一部分合法权利给它。
说白了,这是一种基于“信任”的“交换”,因为你具备某种权威的身份认证,所以我们愿意信任它,并用我们的部分合法权利进行交换,换取它在某些地方给予我们更多的安全感——也就是用我们的隐私安全,来换取健康安全。
只不过,现在,交换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得换回来了。
04有一帮人,特别迷恋“战时状态”,怀念战时状态时的分配机制、管理机制。
当然也包括这个临时措施。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社交、甚至有些孤僻的人,这三年来没有被迫地加入过“业主群”“团购群”之类的群聊,深感庆幸。
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都愿意自己做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跟着一群人去买统一的东西。
我宁愿多花一点钱,也不愿把采购权交到别人手中。
有时候能够理解怀念这些临时措施的人的心态。
他们就是那种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希望有人始终来管着他们的人,也就是哀怨地喊着“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以后就靠自己了”的那帮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愿意让渡出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权利,甚至会劝你“你拿这个行程隐私来做什么,你又不出轨”。
但是个人觉得,一项隐私,该是自己的就得是自己的,要不要应该由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别人来劝或者来逼迫。
同理,一项临时措施,该结束的时候就得结束,不管它曾经发挥过多大的作用,只要它达不到成为永久措施的标准,它就只能是临时的。
还是那个理,你要是怀念它,觉得有用,你自己每天坚持上报就行。
但我不会怀念它,最多会想起,但是绝不是怀念。
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