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
本頁主題: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用吉奥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

引子:
        10年前,贴主 曹立仁 先生,在天涯“煮酒论史”版写了《毁你的三观!嘿嘿,理性讲述真实的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这个帖子。正是从这个帖子开始,在下逐渐纠正了扭曲的历史观,看到了历史的因果规律,统一了善恶逻辑。
        10年后的今天,天涯已经关停了。这个帖子的内容,也难容于墙内。为了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帖子。从今天开始,在下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帖子逐步转载过来。
   
        当年曹立仁先生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一边连载,一边舌战群儒,用犀利的言辞把很多榆木脑袋一个一个敲醒。如果原帖点“只看楼主”的话,也是看到很多辩论的痕迹和过程的。这当然能够扩充知识面,但是大部分都是“口水仗”,谁也不能说服谁,很影响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这次转载,我会把全部辩论的楼层删除,只保留“正文”的部分。算是做一个“精华压缩无水版本”。即使大家来插楼、点赞,只需要点击“只看楼主”,就可能畅快阅读曹立仁带给我们的中国历史故事了。

        当时由于是在墙内连载的关系,曹立仁前辈说到“中国对越战争”前后,就没有往下讲了。在下一直很好奇,后面的故事曹先生会如何叙述。如果有机会,不知道能不能请到曹立仁先生重新出山。把后面的故事继续讲完。
        先生的背景,很是神秘。从言辞和知识面来推断,很像是台湾人,而且在大陆工作,对两岸的历史都如数家珍。曹立仁这个名字,是化名,他自称是出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以文章立仁,所以叫曹立仁。不知道曹先生现在身在何处?一切无恙乎?

        在下从这个帖子获益良多,未经先生允许,重新编辑重发先生的著作。无论先生年岁多少,在历史方面,在下都会执弟子礼,遥祝曹立仁先生一切安康!


        楼下有网友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下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意见,所以另外撰写文章论述。
                [人生百事通]15、历史到底由谁来书写?
        https://t66y.com/htm_data/2401/7/6153509.html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移驾到那个帖子讨论。


        楼下又有网友说 “因为曹立仁的某些论点不对” 就 “可以击溃原作者的论点。”
        关于这种“以偏概全”,一杆子打倒一船人,从立场出发的思维。在下也预先写文章论述了。
                [人生百事通]13、如何摆脱二元论的思维?
        https://t66y.com/htm_data/2401/7/6140656.html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移驾到那个帖子讨论。

       这位“发条橙大大大” 还说 曹立仁
               “正文第一段就是抄的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
               “大量抄袭国外史学家写的历史(国内都有译本)”
               “ 关键就些观点有一大推人把他奉为上帝,真是不可理解”

在下作此回应:
          不是捧谁为上帝,即使是 张鸣的观点,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看过了解呀。曹立仁 就算参考了张鸣,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书写出来。也是一种科学普及呀。除非你能够举证,那一段文字是“抄袭”。否则,这种指正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我读了金刚经,然后结合金刚经,把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书写出来。你不能说我“照搬”金刚经,“抄袭”金刚经呀。世界的本质是唯一的,任何悟者,到了极致,就知道所有的真实都是相通的呀。持一样的意见有什么问题呢?
            曹立仁先生的观点,从头到尾是逻辑自洽的。没有跳帧,没有跳线,没有双重逻辑。而且,在天朝这个 言论都不能自由的地方,在随意和谐的论坛环境下,坚持科普完了这么多历史。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就是功德无量。


        闲话少叙,下面是原帖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1800年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的历史教育,从小到大,其实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讲政治,而且是比政治课更为有效的政治教育。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某些世界观,某些价值观,历史的事实,根据需要,从特定的角度作评价,进行选择性的讲述,甚至象说评话一样,编造演义出来。所有的历史事实,说与不说,怎么说,都必需服从于某种观念教育的需要。这种历史,要是按正常人类的是非和真伪而言,那就是伪史。
        绝大多数人在回顾历史,看待现实内部社会和外部世界的时候,视角和思维,都在这种教育灌输的套路之下。哪怕有些人意识到主流教育的问题,但是在自己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取舍的价值观,都还在这个套路之下,这令人情何以堪。
        本文的目的,在于讲述真实的历史,必然要颠覆许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啦,嘿嘿,毁掉错误的,找回来正确的,以便大家能更好地看待,思考历史和今天。

        从全球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1850-1950年可以算的上是西方人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间,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科学技术,生活方式,被推向全世界。今天大家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或者说自尊心的原因,刻意地回避“西化”这个说法,而说“现代化”。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各国,不论如何现代化,所追寻的政治理念(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平等,人权等等),政治制度(共和国国家制度,宪法,选举,代表大会,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教育体系内容和制度,乃至人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方式(科学,理性,逻辑),甚至于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服饰,发型,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社会公共行为准则),无不起源于西方。
        中国人早已全盘西化,这是个客观事实,没必要隐瞒否认。再者说了,学西方,并不就代表可耻或者错误,如果洋玩意儿好,那么大家学习好的,不丢人。谁要是没意识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全盘西化,那么咱们一起看看今天一个普通中国年青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住在洋房里,早上醒来要先上洋卫生间,用的一定还是洋手纸,然后开始洋习惯刷牙,穿好里里外外的洋衣服,一看洋钟表,哦,洋时辰已经是七点半啦,该出门啦,开洋车,坐洋车,或者骑洋车,都得遵循洋规矩,靠右行哦。进洋制度的单位或公司,打开洋电脑,至少的,得用洋笔在洋纸上写些字。这中文,都根据洋语法改造啦,算洋化的中文,有他她它,还有的得地,还要讲语法,还要有标点符号,这真洋化,嘿嘿。中午去理个发吧,得,那一定是洋发型。下班去接女朋友,谈场洋恋爱,争取早日结婚,组成一夫一妻的洋家庭,努力吧。晚上回家上洋网,逛天涯,或支持,或反对,那思路那价值观,可都是洋思想为主,没几个人会跳出唯物主义,民族主义,人人平等,男女平等这些洋价值观的啦。这些都是从小在洋学堂里给教育出来的啦,嘿嘿。

        接下来,咱们就开始讲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开始讲述之前,希望大家都保持自尊和自信,不要陷入许多中国近现代历史讲述中的三妇心态。
        三妇又是那三妇?怨妇,泼妇,和情妇。
        怨妇心态是什么样的?那就是悲情控诉,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到新中国之前,就是一部悲情控诉历史。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你们欺负我。。。整个近代历史被说成被欺负历史,万恶的洋人欺负我们小百姓,万恶的大清朝廷压榨我们小百姓,万恶的朝廷官员都自私,都在出卖俺们,万恶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都在束缚俺们,反正就是老万恶了,你们!反正就是个哭闹腔调。不仅哭闹哦,时不时还掀起衣襟,你看你看,哪,伤疤都还在哪!这都是当初乃们弄的!
        就说圆明园那几个洋水龙头,前二年还拍卖出个天价。大家想想看啊,英法联军抢圆明园,满园子的皇家财宝,会看的上这几个仿造的洋水龙头?费那个功夫挖水龙头,这洋匪徒,那该有多傻啊?那十有八九是圆明园荒废之后,后来的中国人给卖出去的,卖出去到国外也就是个摆设,不值个三瓜俩枣的。现在倒好,大几千万卖给中国人,为啥?可不就是根深蒂固的怨妇心态作怪嘛。还真就是便宜了那些洋人,嘿嘿。
        但事实上,现代化,并不一定只有全盘西化,全盘根除东方文明传统一条道路。看看人家日本,今天日本显然现代化的挺成功的,他们一直固执地保持着东方传统,人家还男尊女卑呢,嘿嘿。中国的文明传统,真就那么万恶?大清的朝廷,真就那么邪恶?洋人在中国,真就都是来欺压中国人的?讲历史不能搞成讲评话,根据说书人的需要瞎掰嘛。真正了解东方和西方文明传统的,就会知道,其实没啥根本性的冲突。盲目夸大东西方传统文明的差异,那也就是胡同老大爷吹牛的见识,你说这洋鬼子啊,管他亲爹都直接喊名字哪,邪性吧?边上听的,啧啧称奇。其实要么顺着东方的文明传统那么演变,要么顺着西方的文明传统那么演变,殊途同归,都挺好。怕就是怕学的是洋人的坏东西,洋人就不出产洋垃圾?谁说的?!拿着个洋垃圾当个宝,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张口就来,你们这是西方的思想!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泼妇心态又是啥?那就是凡事不讲理,不管是非曲折,造反有理,不管我们怎么着,就都是有道理,杀洋人就是硬道理。同样的事情,洋人在作,那就叫奸淫烧杀,中国人在作,那就叫反帝反压迫。洪秀全上赶着认“洋弟兄”,都能被吹成是在反抗洋人,嘿嘿。同样的事情,洋人对中国人作的,叫殖民压迫,帝国主义,中国人在作的,叫促进民族大团结,或者说援助外国。这样的教育,是非标准都和正常人类不同了,再闹出个义和拳,酿成惨祸,那不是不可能的。
        这两种泼妇怨妇心态之外,近些年又兴起一个情妇心态。这其实也是中国教育的产物,以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按这个思路,就推理出“殖民有功”啦。简单的说,事情的对错功过,是不可以以结果作判断标准的,而应该看具体的手段,过程,是否正当。如果情妇逻辑成立,那么南京大屠杀,都可以说成“客观上控制了中国人口数量,所以对中国人口控制有功”。这种论调,和主流的泼妇怨妇论调一样,在理性的标准来说,叫愚昧,在道德价值观的标准来说,这叫邪恶。
        我们今天在这里,就是要本着理性,客观,自信自尊的心态,事实求是地回顾中国从1800年开始的,现代化之路。看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间干了些啥傻事,又有啥聪明的地方,这样才好走未来的现代化道路。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4 11:21

防水:

 

 

 

 

 


[ 此貼被不用吉奥在2024-02-02 20:00重新編輯 ]

赞(17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0 18:52 發表評論
Cassiel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020
威望:186 點
金錢:966 USD
貢獻:193615 點
註冊:2014-10-27

防水图好评了
TOP Posted: 01-20 19:01 #1樓 引用 | 點評
繁尘路人甲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21
威望:905 點
金錢:67 USD
貢獻:5300 點
註冊:2018-07-11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19:07 #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序章:1800年前的中国历史简单回归

        中国历史,如果按照权力的归属来划分,可以分成四个时代,1. 上古传说时代,天下为公 2. 封建贵族时代,天下为封建贵族所有。3. 中央集权皇权时代,天下归皇帝所有。4. 中央集权民权时代。在这个时代,权力归于全体人民,这一西方政治思想传入,被中国人接受,并开始了追求。

        1. 上古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至大禹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根据流传于后世的传说,最初是有一个“三皇五帝”时代。具体是那三皇,那五帝,又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常见的说法,三皇指的是伏羲,遂人,女娲,神农和祝融中的三位。他们是上古时代的部族领袖,据说教会了人们取火耕作蚕织等各种技术。三皇时代,应该是最初期的氏族社会,掌握了生火的高科技,那绝对是大能人啊,能带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啊,自然就成了领导大家奔小康,追求美好生活的领袖人物。
        三皇之后的五帝,较常见的版本是黄帝,颛顼,喾,尧和舜。这时候,应该已经是部落社会,领袖们的影响力范围也扩大了。领袖们的地位除了得到本氏族人的拥戴认同,还必需有过人之处,得到本部落,和其他部落的认同。
        在帝舜的时代,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愁苦不堪,一个叫禹的贤人,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黄河。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称其作大禹,伟大的禹。 帝舜年老之后,把领袖的地位禅让给了帝禹。
        上古的神话传说这些,往往是反应折射的是书写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理念。比如古希腊社会,男女性关系概念开放甚至说淫乱,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通奸偷情乱伦那些的,都是常有的事。
        那我们再来看看大禹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里,有着许多和西方人上古传说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首先,这大禹那绝对不能按凡人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否则就出问题啦,自己的媳妇和娃都不管不顾啦,这要是按小百姓的伦常标准要求,那不成了二流子了吗?绝对不能,大禹是圣人,所谓圣人,就是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超越了小百姓的正常人伦需求和标准的圣人,或者按现在的说法,叫超人。其次,领袖的地位不是来自于血统继承,帝舜的继任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品德才干高超的圣贤,大禹。第三,领袖的权威,是不可置疑的。帝舜是处死了治水失败的鲧,而鲧的儿子大禹,并没有想着替自己的父亲报仇,而是服从于帝舜的指令,并且尽心尽力。最后有一条也很独特,大禹治水的故事里,没有任何神仙菩萨那些的来帮忙,来施展法术神通,靠的就是人类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解决问题。
        领袖的地位来自于个人品格,而不是血统继承,领袖有能力并且大公无私,大家不靠神仙帮助,就顺服于圣人领袖的带领,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个期盼,一直隐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悲催的是,大禹的儿子启,显然就不是圣人啦,他结束了公天下时代,把领袖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家天下时代。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4 11:22 
TOP Posted: 01-20 19:09 #3樓 引用 | 點評
铁甲二流子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8871
威望:2889 點
金錢:212529 USD
貢獻:100 點
註冊:2017-02-06

曹立仁
TOP Posted: 01-20 19:19 #4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2. 封建贵族时代-夏商周-战国(??前21世纪-前221年)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夏朝是第一个领袖世袭制度的中原王国,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但是迄今为止,历史学界并没有足够确定的证据,证实夏王朝的存在。甚至有争议说,夏朝是周人为了证明其攻伐商朝的正当性,而编造杜撰出来的伪史。商灭夏的故事,的确和周灭商,有太多类似雷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只有等着进一步的研究深入才能说的清楚啦。
        如果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准,作为文明历史的开始,那么从前十六世纪的商朝开始,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中原王国把王国四周的文明形态低于自己的族群,称作“四夷”,类似古罗马时代所谓的“蛮族”。日后随着中原王国文明历史的发展,对周围的所谓化外之民的称呼更为专业化啦,出现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各种越来越细致,越来复杂的区分。总而言之,我们中原人最文明,你们都是蛮夷,所谓内诸夏而外狄夷。西方人,越洋而来的,那就是“洋夷”。
        大约在前11世纪的时候,西夷的一个部落联盟周兴盛起来,并最终攻灭商国,入主中原,开创周朝。这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外来的异族征服。中原王朝的版图也因此扩大了许多。这就有些类似异族清国征服明国,中国的疆域版图也由此而扩张。
        令人庆幸的是,所谓的西夷,并没有归化中原的殷商文化,周朝开创的是宗法礼乐文化,对鬼神基本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跳大神,杀活人牺牲祭祀的殷商文化,基本灭绝了。也是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开始了敬拜自己祖先的传统,中国人修家谱敬拜祖宗的传统,就起源于周朝。旧中国一般人家谱里的开宗始祖,就都是往上追溯到周时代。周朝也因而成为后世中国文明传统的起源。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也称天子。周人相信,天子奉命于天,牧养百民。周人的这个理念,也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而上天则是爱百姓的。如果百姓日子不好,哭诉怨恨上达天听,那么就是天怒人怨啦。统治者如果不及时悔改,就会被新的天子代替。
        以民为本,从这个标准上来说,中国古人的政治理念,其实是领先于西方人的。西方人是到中世纪的后期,君权的绝对地位,才被民权概念所取代。
        周天子的统治,不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也就是说周王并不直接委派官员管理治理天下。类似中世纪时代的欧洲和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周朝是典型的封建国家。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以及一些前朝的贵族后代,由他们分别管理各自的领国。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就是讲述的这个过程。周王把各地分封给诸侯之后,诸侯的领土叫作“国”。而在各诸侯国内,国君又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们,卿大夫们的领土是叫作“家”。在日常的统治中,周天子不会直接管理各诸侯的国事,而国君们也不会参与卿大夫们的家事管理。
        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构成了封建贵族阶层。什么叫贵族呢?就是有着自己的领土,并且对自己的领土拥有主权。封建贵族的领土主权是世袭的,由嫡长子继承。
        贵族们手下的家臣,则叫做“士”。士的最初来源,一般都是贵族的子弟,到周的后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出身庶民阶层但是有一技之长的,也会被贵族选为士。
        被统治管理的百姓,就是庶民阶层。其中又有些区分,耕作为生居住在乡村野外的,叫作“野人”。而以手工业商业为生,居住在城邑里的,叫“国人”。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5 11:44
TOP Posted: 01-20 19:27 #5樓 引用 | 點評
繁华梦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4437
威望:604 點
金錢:1272 USD
貢獻:6600 點
註冊:2023-06-2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19:27 #6樓 引用 | 點評
哦爱捏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2142
威望:473 點
金錢:229270972 USD
貢獻:3364184 點
註冊:2014-12-31

没了吗?这么短
TOP Posted: 01-20 19:29 #7樓 引用 | 點評
社区第一帅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3467
威望:368 點
金錢:8076296 USD
貢獻:306717 點
註冊:2015-03-18

楼主用心了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19:31 #8樓 引用 | 點評
虚室生白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198
威望:220 點
金錢:96047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7-09-11

年轻的时候就感觉近现代史就是被欺负的历史,现在回头看看,年轻真傻


點評

    TOP Posted: 01-20 19:34 #9樓 引用 | 點評
    鸡你太美iKun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204
    威望:21 點
    金錢:249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4-01-01

    支持一下了
    TOP Posted: 01-20 19:39 #10樓 引用 | 點評
    我是希望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12565
    威望:1360 點
    金錢:861552 USD
    貢獻:206072 點
    註冊:2015-11-12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點評

      TOP Posted: 01-20 19:41 #11樓 引用 | 點評
      juny250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577
      威望:658 點
      金錢:3520 USD
      貢獻:1605 點
      註冊:2022-07-0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0:16 #12樓 引用 | 點評
      这是个问题啊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8745
      威望:3885 點
      金錢:178 USD
      貢獻:23436 點
      註冊:2021-01-01

      发帖辛苦
      TOP Posted: 01-20 20:47 #13樓 引用 | 點評
      沉睡的木玛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8745
      威望:3885 點
      金錢:183 USD
      貢獻:23436 點
      註冊:2018-11-16

      支持发帖
      TOP Posted: 01-20 20:47 #14樓 引用 | 點評
      鸭打鹅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9665
      威望:2895 點
      金錢:40 USD
      貢獻:13574 點
      註冊:2022-02-0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0:48 #15樓 引用 | 點評
      adbroot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1977
      威望:1170 點
      金錢:18040 USD
      貢獻:212121 點
      註冊:2023-07-26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0:48 #16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朝从其顶峰,成康之治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周成王的时候,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来附,周天子封了个子爵给楚国君。这就有点类似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封个弼马温招安孙悟空一样,拿个小官忽悠蛮夷,嘿嘿。等楚国君搞明白周制度,那当然火大啦。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等级,那是依据领土大小来定的。楚国这么大一片领土,居然才给了一个子爵,这摆明了欺负楚人不懂嘛。所谓爵,那就是喝酒的杯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说,那酒杯还真是有大小之分的。楚君不服气啊,周天子这也太欺负人了,据说到今天,武汉的方言里,还有“不服周”的说法,嘿嘿。从此开始了楚国要向周天子讨回公道,进而攻伐邻近周王姬姓本家诸侯国的历史。要说这礼崩乐坏的源头,那其实真是周天子自己带头先坏的规矩。
              另一方面,成康之治,积累的财富资本,让后来的周王开始了扩展疆域的征伐,开始侵略东南的长江流域。周朝的疆域固然是扩大了,但是征伐是要消耗的,一来二去的,周国的国力就渐渐下降了,反过来遭到西北异族的侵袭。周天子的威信也就开始下降了。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加强国力,周厉王的时候,居然宣布山川林泽国有化,不允许百姓进去打猎砍柴那些的。这一国有化,国君是赚到钱啦,可是百姓就不干啦,大家伙遇到一起,没有不咒骂的。周厉王也不傻,知道这么骂着骂着,早晚要闹出事情。他倒还真有办法,派人监视偷听,骂他的就抓起来处死。发展到后来没骂他的,只不过聚一起说话的,也抓起来处死。到最后,大家伙在路上遇到,都不敢打招呼说话,只敢用眼神打个招呼,赶紧走开,生怕被抓。这段故事,留下了“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典故。当时也没有网络微博可以宣泄不满啊,被压迫到连话都不敢说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抄起工具农具,就暴动了,赶跑了周厉王。国人暴动赶跑了周厉王,可是他的儿子还没成年,贵族们就推举周公和召公,一起摄政。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召共和。
              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长大即位,又一次破坏周制,居然根据自己个人喜恶,仗着自己兵多,直接干涉鲁国国君的继承,这算悍然干涉鲁国内政啦。
              宣王的儿子,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啦,就不多说啦。但是我想说两个方面,第一,周幽王的故事,深刻地教育了我们,作人不诚实,代价很惨重。第二,中国传统里,男人其实有些邪恶,有事没事老爱说,不是领导不好,实在是那狐狸精太坏。历朝历代都这样,甚至到新中国还这样,前门猫的事情,那都是他媳妇太坏了。作男人,应该要有担当,命苦都不能怪政府了,应该有觉悟,不能老赖女人坏,嘿嘿。
              西周结束,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活跃时期,之后要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末北洋時期,中国才迎来了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6 19:34
      TOP Posted: 01-20 20:50 #17樓 引用 | 點評
      祝融峰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6210
      威望:2644 點
      金錢:1450 USD
      貢獻:60621 點
      註冊:2020-05-18

      谢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0:52 #18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周天子一再背信弃义,导致声望下降,实力衰退,天下进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国君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国力,兼并弱小国家。孟子所谓春秋无义战,说的就是这个历史过程。什么是义战?按照周制,礼乐征伐出诸天子,比如当初周王把齐国分给吕尚,就是民间传说里那个能呼风唤雨的姜太公,告诉他,往东夷族那里打,打下来就归你。齐国侵略征服东夷,扩大自己的国土,那就叫义战。
              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自行其事,自作主张,完全没有组织纪律嘛。封建礼乐制度开始崩坏了。
              旧的社会秩序在崩坏,出路在哪里?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脑力激荡时代。
              百家争鸣能够出现于春秋时代,是有着以下几个时代背景的。
              首先,是旧秩序的权威下降,这个我们都已经看到。
              其次,是新秩序尚未构成,而且诸侯国林立。设想一下,墨子跑到齐国街头演讲,兼爱啊,取消等级制度啊,乡亲们。楚国君大怒,说,拿下。墨子还能逃到宋国,宋国不成,还能跑到卫国,反正可以到处乱跑,反正总能找到个国家可以安身的。看看孔子,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投奔了多少个国家。
              最后一个条件,是大批士人阶层的出现。大批的贵族子弟,不能继承家业的,或者因为变迁,家道败落,成为普通的士人,甚至干脆沦为体制外的平民百姓啦。这些人,他们也有文化啊。毕竟要提出一套毕竟完整的学说主张,那还是得有点文化教育基础的嘛。
      其中影响塑造日后中国文化传统的,有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如何能够达到呢?孔子所啦,克己复礼是为仁。也就是说,大家都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争取回归到周公旦开创的礼乐制度时代。礼乐制度是什么?就是各阶层的人,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包括所用的器物,都要有相应的规矩制度。打个比方吧,俺这样的小百姓,就应该拿个一次性杯子,喝喝啤酒,听听老鼠爱大民之类俺们小百姓喜闻乐见的草根歌曲。贵族老爷们呢,就是端着青铜酒樽,欣赏“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之类的高雅音乐。
              在现代化的今天,是平民社会,当然绝大多数人是排斥阶层社会的。有许多人出于回护孔子的动机,要说孔子其实不是要回归周制啦,其实孔子只是这么说说,他要追求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这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孔子是先贤,一个古代的贤哲。后人尊敬他,是因为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提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而言,美好的主张。如果我们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我都可以得瑟说,我是比牛顿更牛的物理学家。当然,我的脑袋没让苹果砸傻,所以我不会这么吹。
              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各阶层的人,各安其位,各守其份的阶层社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每个人都按规矩办事,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和谐了,那么这个天下,也就是爱的天下了。
              之所以要遵循礼乐,那是个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自己修养的过程。其实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我们说我们要孝顺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和父母对话,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规矩要遵循呢?从古到今,这规矩是在简化,但是,再怎么简化,相应的规矩还是要的嘛。对父母说话,总是不能象对平辈,更不能象对晚辈那样。
              中世纪的欧洲洋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泥腿子小百姓,见到贵族老爷,得称呼说,我的主子。My Lord。如果见到英王,那就得称呼赞美说,充满恩赐的您啊。Your Grace。瞧见没有?一般领主老爷和国君的称呼都不同。当然,洋人没整出中国那么细致繁琐的上下尊卑规矩,要不说是蛮夷嘛,嘿嘿。
              就算在今天,洋人也一样有自己的尊卑规矩。就算所谓蛮夷中的蛮夷美国,小学生入学,小学生守则里就说,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得加尊称。
              孔子超越其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能够受教育的,那都是贵族子弟。我这样的泥腿子想进学堂,门儿都没有。遇到孔子就好办啦,只要俺能交的起学费,能献上几条猪肉鱼肉啥的,那么孔子就愿意教俺。所以后世尊称孔子作“万世师表”。
              孔子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在于他并不相信暴力,刑罚能够真正的把天下变好。关于统治方法的见解。孔子认为,作统治管理的,应该带头守规矩,守信用,用道德伦理来教化民众。让民众有良善的道德理念,才是一个美好社会的真正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见解。迷信民主,迷信制度的人们不要忘记,纳粹德国,拉美的皮龙将军那些,可都是标准的民主制度的产物。人类社会所有的制度,法律,都是由人来执行操作的。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标准,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扭曲的时候,一人一票,选举希特勒上台,那完全可能发生。如果一个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都是良善的。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能邪恶到什么地方呢?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6 19:35 
      TOP Posted: 01-20 21:09 #19樓 引用 | 點評
      lyp602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331
      威望:134 點
      金錢:10136 USD
      貢獻:5000 點
      註冊:2021-08-14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1:24 #2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孔子之外,春秋时代另一个比孔子更牛,牛到看透了一切,骑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的超级大牛人,老子。传说孔子曾经问周礼于老子。而在老子看来,孔子所提出的恢复周制,追求天下治平,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那就叫很傻很天真。
              老子认为,百姓真的要过好日子,那必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其实也好理解啊,国家越小,统治者力量越小,那么百姓的日子也就越好嘛。另一方面,老子又主张无为。无为又是啥意思呢?就是统治者不要自以为能够替百姓谋幸福,只要不剥夺限制百姓谋幸福的权力,百姓自然而然能过上好日子。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次所谓治世,其实都是老子思想的贯穿,文景之治啦,贞观之治啦,康乾盛世啦,其共同特点,都是统治者不替百姓谋幸福啦,不规划设计美好蓝图啦,不搞大工程啦,无为,修养生息,减少赋役。老子的政治主张,其实是类似洋人政治学思想里的小政府,自由市场传统。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其实都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国君的认同。这两派学说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民为本。孔子是追求一个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谦弟恭的大同天下,通过各阶层的人都守各自的本分,都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以达到仁爱的世界。而孟子则更是明确地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众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则是次要的,而国君则是三者中最不重要的。
              老子就更夸张啦,别为我们小百姓谋幸福啦,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国君势力越小越好。追求文成武德的君王们,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主张。
              真正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国君王们广泛采纳的,是法家的主张。法家的思想,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其中集大成而著书立说作系统性阐述的,是韩非子。
              法家的主张是以君权为本,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法家的思想,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是要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废除世袭贵族,消除可以抗衡君王的封建贵族势力,树立君王权威。
              其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和管理。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一方面国君必需赚到大钱,才可以养军队,另一方面,民众必需穷困,才便于治理,同时也更容易有建立军功的渴望。最早的法家人物是齐国的管仲,他不仅加强国家的商业垄断,而且很有创意地把娼妓业给国有化了。旧社会的妓院里,有的是拜猪八戒的,希望男人们都好色。有的是拜梁红玉的,希望能够有个好出路。而有文化档次的,那就得供奉管仲,因为他是娼妓产业化的第一人。嘿嘿。
              第三,通过法令刑罚约束民众,包括之前的贵族,唯有君王独尊。
              第四,钻研权谋诈术。这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以便君王能够驾驭群臣。
              简单介绍完儒家,道家,和法家之后,我想说说一直被鄙视的杨朱。
              在现代人而言,西方文明传统是发展出个体的人文主义,而东方文明传统,以儒家为代表,则是集体的人文主义。但是事实上,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时代,则也出现过个体自由权力的萌芽,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
              据说杨朱早年曾经拜会过超级大牛老子,因此也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个人的自由,不可以被国家所约束。所谓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是邪恶的。如果每个人都不需要为天下人作奉献,真的每个人都这么做到了,那么天下也就是治世啦。换句话说,只有从保障每个个体的自由出发,才可能真正追求到太平天下。这说法,简直就是西洋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嘛。杨朱当然遭到当年包括墨子孟子在内各学派的围殴,留下一个被人鄙视的“一毛不拔”的成语之后,消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6 22:26 
      TOP Posted: 01-20 21:30 #21樓 引用 | 點評
      你好骚啊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16410
      威望:333 點
      金錢:5757 USD
      貢獻:4567 點
      註冊:2019-01-2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1:47 #2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0
      威望:150 點
      金錢:2180247 USD
      貢獻:811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回过头去看封建贵族时代,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来。

              首先,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阶层社会,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社会下层的小百姓,是没有向上爬的机会和可能的。在孔子出现之前,受教育的机会,都几乎没有,怎么往上爬嘛?简单的说,贵族的娃永远是贵族,泥腿子的娃,世代是泥腿子。大家还记得周朝初年的周公旦么?普通诸侯国的下属贵族,叫卿大夫,周天子的下属大臣,当然要高一级,叫公卿。周公就是服务于周天子的一个官职,当然周公在周天子的直属领土之内,也有他自己的“家”,叫周城。周公旦是第一位周公,他的子孙一直到东周时代,还是周公,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国民暴动之后,和召公一起摄政的周公,后人管这个周公叫周定公。而另一方面,贵族家庭的子弟,除了继承家业的嫡长子,除非周天子又扩大疆域啦,又侵略征服了这个蛮,那个夷的,那么这些贵族的娃,才有可能被封到自己的领土。其余绝大多数,也只能往下滑,沦为士人,甚至庶民。

              从现代人的眼观去看,我们当然会觉得这种家庭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制度不公平。但是,身处在当时的庶民们,因为传统和环境,并不觉得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糟糕,也不会什么“非分之想”。说一个外国的故事,当年英美战争,英国人想到一个削弱美国国力的办法,解放黑奴。结果呢?不少被解放的黑奴居然还不愿意,自由?自由是甚摸?主人对我不错,我衣食无忧,这自由了,我靠啥生活啊?他们一时还转不过弯哪。

              心态很关键哦,只要心态没有了“非分之想”,过个小日子,封建时代的小百姓其实还成。封建时代的统治管理,那其实是相当粗放的。只要小百姓按规矩纳粮服徭役,贵族老爷们基本放任不管。想管也管不来啊,那时候的统治体制小。你就算在马路墙上写一句,齐国君是王八,国君也查不出来是谁干的。后来法家兴起,各种产业国有化,经济都由国家计划干预,一来二去,国家有钱了,才能雇佣营运其更大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小百姓的管理。

              战争规模也小,打仗也主要是贵族老爷和他们的士的事情。封建时代国与国的战争,就是国君带着自己的家丁,下面的大夫们也带着自己的家丁,一起去打仗。打仗那可不仅是技术活啊,乡亲们,那可真是高消费的运动。马匹,车辆不说,兵器,盔甲护具,那可都是要花钱买的。古时候打仗,这些都必需自己装备。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完全由国家提供装备打仗的军队,是出现在汉武帝时代。当时打到壮丁不够用了,囚犯都派上前线啦,国家当然得配备他们武器装备。

              战斗的技术,御马的技术,打战绝对是个技术活。那都需要培训的。封建贵族时代,是军事贵族时代,全人类都这样。周时代的士人一样的,那必须得是猛男。看看孔子教导的六艺都有啥?射箭和驾马车,那是作合格的士人必须的。士人不习武,那是明朝搞出来的为的是皇权巩固,我们会在后面阐述。

              作战的主体,就是贵族老爷和他们手下的士人。贵族老爷们作战勇猛,那是必须的,因为那是他们在捍卫自己的,或者抢夺别人的家产。看看屈原,屈原多悲愤啊,国要亡国啦,家产要没啦。我要是贵族,我一样着急啊,国破家亡啊,楚国要是被灭了,那我不就成了泥腿子了吗?

              对泥腿子来说,心态就不同。换谁作老爷,对我的生活有影响么?跟着去打仗的国人们,其实都是打酱油的,作战再拼命,又怎么啦?打完回家,不是照样种地或者作小买卖吗?作战其实就是贵族老爷和士人们在打,他们要是打败了,乡亲们就一哄而散啦。

              战争规模变大,并且变的血腥残酷,是各国开始法家变法之后的事情。强国弱民,第一个养得起成规模的军队的国君,就是管仲辅佐的齐桓公。而且到后来废除封建贵族,不论出身,论军功赏罚升迁。那泥腿子们打仗就有积极性了,尤其是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打仗割一个脑袋,那就是军功,就能改变自己穷困的生活啦,那秦兵作战当然勇猛。

              其次,封建贵族时代,统治阶层内部的贵族们,是一个事实上的共和体系。共和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这些没有君王的,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叫共和国。另一方面,在现代政治学上,民主和共和,则是两条路线。所谓的民主的路线,就是代议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势力小的听势力大的。所谓的共和路线,虽然必需走代义民主的道路,但是尽量从法律制度,代议制度,国家制度上,制约绝大多多人的民意。人民都是正义的?谁说的?被民意所杀害的苏格拉底,耶稣基督,被民意所推上台的希特勒,都深刻地教训了俺们,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民意,可能导致“多少人的暴政”哦。共和,就是大家相互之间商量,谈判,直到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也可以说大家作一定的妥协。并不是追求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

              其实不难理解的啦,封建贵族时代,类似大小股东合伙作买卖。国君对诸侯,诸侯对下属的卿大夫,抛开周礼制度不说,本事的实力悬殊也不大。并不存在上级实力绝对超越下属的情况,贵族阶层内部,上下之间,平级之间,各方力量不存在悬殊差距。大家只能是靠讲规矩,讲道理来解决问题。实在讲不通要动手打,那也得是有“大义名份”支持,合乎道义,以赢得众人的认同和支持。
              满清入关之前,其实内部决策,也是个部族领袖们的共和制度。

              最后,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契约精神时代,看重大义名分的时代。现代人常会说,中国历史上缺乏“契约精神”,这么说有些太简单。

              所谓契约精神,就是大家守规矩,讲信义,按大家约定的合同章程办事。而旧中国,当然也有痞子混混,那个国家没有?不能因为这些刁民或者说小人的存在,就说中国人不守信用。其实旧中国的买卖人,吃饭靠的就是守信用。信用毁了,就没法混啦。当年反而是洋人的混混,利用中国买卖人守信用的传统,欺诈中国商人。中国旧商人,餐馆里,茶楼里,大家坐下来谈妥了,一握手,那就算是买卖成交啦。洋混混就利用这个,忽悠完中国商人,然后耍赖不认账,如果双方对簿公堂,当然是中国商人吃亏,空口无凭啊,洋混混就可以趁机压价买入。当年就是有美国记者,看到上海的这一丑陋现象,写了个报道,“冒险家的乐园”,从此旧上海有了这个别名。

              所谓中国缺乏契约精神,应该是说,在皇帝和下属之间,朝廷和百姓之间,没有这个传统。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7 14:35
      TOP Posted: 01-20 21:50 #23樓 引用 | 點評
      镜湖人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0949
      威望:1190 點
      金錢:9349 USD
      貢獻:999 點
      註冊:2022-06-22

      感谢分享


      點評

        TOP Posted: 01-20 22:07 #24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2, 06-12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