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物价下降等于通货紧缩吗?
本頁主題: 物价下降等于通货紧缩吗?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机器虎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849
威望:375 點
金錢:114522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07-10-07

物价下降等于通货紧缩吗?

【这里转载的是,王小鲁先生《美国大萧条与新政再思考》一文的部分内容。该文发表在《比较》辑刊2020年第2辑上。之所以特意截取这部分内容,是因为在这部分中王小鲁先生讨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当前许多专家在讨论的通缩问题,以及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问题,都有一定的启示。为更方便大家的阅读,我在不影响原文表达的前提下,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删节】

【几个观点及启示:

1、货币扩张并不一定带来价格上涨。反过来可以理解为,价格下跌并不意味着没有货币扩张。

2、货币扩张时出现物价不涨甚或下跌,原因可能是过剩的产能与过度的竞争。

3、如果将货币扩张与物价下跌并存现象称之为通货紧缩,会强化货币供应仍然不足的误解,会导致错误的货币政策。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主张以宽松货币应对,会造成严重后果。

5、我今年提出新二元结构的概念,想说明过量货币只在上半身流动,到不了下半身,因此导致下半身通缩(见《孙立平:补上那张图》)。

6、既然货币扩张与物价下跌可能同时存在,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价下跌向通货膨胀的转换随时可能发生。

7、夏天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你忧通缩,我忧通胀。可惜,被那个了】

物价下降等于通货紧缩吗?

​王小鲁

(美国)在两次萧条之间的复苏和繁荣期(1921-1929年),M2增长了42%,但物价水平不升反降,主要表现在上游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继续下降。其中,燃料价格水平下降了14%,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下降17%(1921—1928年),建筑材料价格下降3%(1921—1928年),化工产品价格下降18%。除生产资料外,不少消费品价格也下降了,如纺织品下降了4%,家具下降17%;皮毛制品价格不变,只有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升了。

货币宽松,生产快速增长,而多数产品价格不升反降,这种违反传统货币学派通胀学说(货币扩张就会导致价格上涨)的现象,是由于货币持续扩张刺激了制造业投资过度膨胀,带来产能过剩,引起过度竞争的结果。在生产过剩或产能过剩条件下,企业为求生存会竞相压价销售产品,不管货币如何宽松,这些供给弹性较大的竞争性产品价格都只跌不涨。这些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同样可以看到。

但上述情况下的价格水平下降,经常被众多国内经济学家称为“通货紧缩”。在中文里把inflation和deflation译作“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本来就是不准确的。英文中的inflation和deflation在经济学中的含义是价格水平普遍上涨和下跌,并非特指货币扩张或收紧。价格上涨和下跌可能由货币扩张和收紧引起,也可能由其他完全不同的原因引起。在上面的例子中,价格普遍下跌是因为产能过剩引起的过度竞争,恰恰是货币过于宽松导致的结果。把这种情况称为“通货紧缩”,就强化了认为货币供应仍然不足的严重误解,与事实南辕北辙。本文中,将只在货币松紧的意义上使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而不用于单指物价水平的上升和下落。

​很多人认为,只要价格不涨就不必担心货币过量供应,甚至主张继续以宽松货币应对所谓的“通货紧缩”。这些主张错得离谱,会导致严重恶果。较早的工业化时期,因为受到生产要素可获得性的限制和较低的生产率、较长的投资周期等技术条件约束,货币扩张带来的需求上升往往不会马上带来相应的供给扩张,因此在一个时期内会造成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这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美国20世纪10年代的经济应该大体上仍属于这种情况(有些行业可能除外)。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在一个较长时期逐步增长,直至碰到市场的明显限制而面临严重生产过剩,价格才会在某一时刻掉下来。但美国在第一次萧条期间,过剩产能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银行业受到的打击更轻微。银行数量几乎没有减少,存贷业务也只有短暂的较小幅度下降,没有像第二次萧条(大萧条)那样带来货币供应自动紧缩;反而由于价格总水平下降,使货币供应在实质上更加宽松。货币继续宽松刺激了制造业再次扩张。

而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技术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期间电力应用推广,带来了生产条件的重要变化;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加速了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也引发了能源结构变革。统计显示从1909到1919年,美国制造业的单位人工小时产出指数只提高了15%,而从1919到1929年提高了72%,说明20年代生产率迅速提高。其中,后一时期炼钢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6%,化工提高141%,汽车提高135%,炼铁提高143%。一方面,生产率提高本身能够降低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在更高的生产率条件下,宽松的货币刺激起来的新需求能够更快得到供给侧响应,使生产同步扩大,更容易导致供过于求,形成过度竞争,使价格水平迅速下跌。

这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表现得更明显。1930年与1920年相比,部分有数据的行业中,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下降38%,化工产品价格下降46%,成品油价格下降52%,建筑材料价格下降40%。同期,按生产过程分类,初级原料价格下降44%,中间产品价格下降59%,最终产品价格下降41%。这应该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货币扩张的同时价格水平下降的内在原因。在制造业中,生产率提高更快的上游行业,供给增长更快,价格下降幅度更大,在大萧条中下跌也更深。这印证了上文所描述的机制是确实存在的。

赞(64)
------------------------
H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2 14:3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1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