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孙立平:刚性泡沫的诱惑:人们说许家印是个赌徒,问题是他曾多次赌对了,他只输了最后的一次
本頁主題: 孙立平:刚性泡沫的诱惑:人们说许家印是个赌徒,问题是他曾多次赌对了,他只输了最后的一次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机器虎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849
威望:375 點
金錢:114522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07-10-07

孙立平:刚性泡沫的诱惑:人们说许家印是个赌徒,问题是他曾多次赌对了,他只输了最后的一次

最近在读朱宁教授的《刚性泡沫:中国经济为何进退两难》。这本书于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并在 2018 年荣获中国经济金融研究大奖——孙冶方奖。

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书名中的这个概念:刚性泡沫。我们都知道,泡沫通常指的是资产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的一种现象。而刚性泡沫则则是指这种偏离内在价值的资产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在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时,也难以发生大幅度下跌的现象。朱宁教授指出,产生刚性泡沫的原因往往来自政策等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没有能力探讨这方面的专业性问题。这个概念引起我兴趣的地方是在于,这个概念使得我对前一段讨论过的另一个问题,即某些特殊时刻,企业家会集体犯错误,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有时企业家会集体犯错误,这个问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提出来的。罗斯巴德是这样说的,古怪的事情是,你必须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在周期性的衰退袭击,尤其是急剧下降的萧条时期,生意场上是如何遭遇大规模、成群结队的亏损的?那些以前一直精明地赚取利润、避免亏损的企业家,什么时候会突然惊愕地发现他们(几乎所有人)遭受着严峻、难以解释的亏损呢?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详见:为什么有时企业家会集体犯错误?)

回顾过去这十来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不恰恰就是这样一幅活生生的情景吗?你可以说许家印是被什么冲昏了头脑,但其他那些曾经成功与辉煌过的房地产商呢?他们哪个不是精明过人?难道这些精明过人的房地产商在10年前,至少在7、8年前,就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开始过剩,已经接近转折点了吗?连我这个外行当时都多次撰文说大规模置业即将结束,中国将进入后置业时代啊。何况对于房地产泡沫的警觉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但诡异的是,你可以看到,就在这样的时候,精明的房地产商就像排着队一样,一个一个义无反顾地在往坑里跳。为什么呢?在于周围的信号,几乎来自各个方面的误导性信号: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发出错误的信号、消费者通过过度消费发出的虚假购买力信号、政府通过种种政策发出的扶持与救市能力信号等。在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发出的政策信号。

本来,到2015年左右,房地产就就已经出现了明显过剩,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处于低迷状态。但就在这时候,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出台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刺激房地产发展的举措: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取消限贷或限购政策;更重要的是棚户区改造实行货币化安置,此外还有银行贷款的优惠措施。在一些地方,甚至用给予货币补贴及行政号召的方式来鼓励人们买房。于是,逐步冷却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再次转热,房价再次大涨,泡沫进一步吹大。

这时,许家印们赌的是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两个东西。第一,房地产加上上下游产业,其比重占中国经济的30%左右,政府不可能允许房地产垮下来。第二,如果你在银行的贷款足够多,比如达到几百亿、几千亿,甚至上万亿,银行都不会允许你倒下去。而在背后的假定,就是政府与银行的能力是无限的。这个逻辑是什么?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对房地产泡沫的刚性支撑。

​问题是,许家印们还多次赌对了,这更增强了他们赌的信心。而许家印只是输掉了最后一次,但恰恰就是这一次,使得他彻底倒掉了。这说明,刚性泡沫的刚性再刚,也不是无限的。但幸存者犹在。以后呢?


[ 此貼被Diss在2024-01-26 17:48重新編輯 ]

赞(72)
------------------------
H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6 08:2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12 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