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拾遗]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事件[14P]
本頁主題: [拾遗]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事件[14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小喬初妝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833
威望:440 點
金錢:5 USD
貢獻:14500 點
註冊:2020-12-15

[拾遗]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事件[14P]


图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立场,杠精勿扰。


全文共8477字
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01



 

这段时间有个很热的事件:
中国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了。
美国常春藤名校埃默里大学,
前几天发布了一条信息:
2021年3月5日,
牛津学院中国留学生张一得,
因自杀而去世。

02



 

可能有人会问:张一得是谁啊?
其实前几年关于张一得的报道挺多的。
媒体为什么会报道张一得?
因为他有个很特别的父亲。
张一得的父亲,
以前是某企业高管。
张一得1岁的时候,
父亲就和母亲离了婚,
他从此跟着父亲生活。
父亲为了照顾好一得,
就辞去了高管的职务,
然后开始“全职带娃”。

 

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付出简直让人惊叹:
每天变着法给孩子做饭,
十几年来菜单没有重样;
每天坚持给儿子拍照,
17年拍了20多万张;
为了孩子学好英语,
他雕刻了25万个英文字母;
为了记录儿子的成长轨迹,
他建了一个“博物馆”,
收藏儿子穿的第一双鞋,
收藏儿子的每一张奖状,
收藏儿子的每一张考卷,
收藏儿子的每一篇作文……
总之一句话,
为了儿子,他耗尽了心力。
在父亲如此精心照顾下,
张一得也很争气,
考上了埃默里大学。
当时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
大家都夸奖“一得他爹”:
“真的是太伟大了。”

03



 

张一得自杀之后,
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张一得为何会自杀?
很多人都觉得:
他爹这种令人窒息的培养方式,
就是害死一得的罪魁祸首。
张一得自杀,
他爹到底有没有责任?
我不想讨论这个事情,
因为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
证明一得自杀就是因为他爹。
张一得自杀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
比如身体因素,
比如学业压力,
比如感情问题,
比如人生价值迷茫,
所以我们都且慢下嘴,
勿将他爹一棒子打死。

04




 
 
 

那我为何还要谈论这起事件呢?
我想谈论该事件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
父母的过度付出,
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因为张一得自杀后,
很多孩子都在网上留言,
讲述父母的过度付出,
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压力。
很多孩子因此充满了愧疚,
很多孩子因此得了抑郁症,
很多孩子因此想到了自杀。
像上面这样的留言截图,
在微博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想认真谈谈这个问题。

05




 

父母的过度付出,
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第一,会让孩子难以独立。
大家还记得留美硕士王猛吗?
2018年的时候,
王猛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
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
王猛为何会如此绝情呢?
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
让他长大后难以独立生活。
王猛在文章里控诉:
“我母亲喜欢包办我的一切事情……”


在父母包办一切下长大的王猛,
读中学了,连鸡蛋都不会剥。
上大学后,他更是内向孤僻。
老师说:“交流有缺陷,抗挫能力差。”
大学毕业后,他找了家单位,
“但因动手能力很差,
很多事情跟不上,不得不辞职。”
辞职后的王猛选择了去美国留学,
留学后他咨询心理学教授后才知道,
“我的这些弊病,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付出造成的。”
所以王猛才痛下决心:
“我要摆脱控制,重启我的生活。”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
而是因为父母喜欢包办一切,
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
所以,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
“大人什么时候学会自私,
孩子就什么时候长大成人。”


06




 

第二,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感。
大家还记得热播剧《小欢喜》吗?
宋倩原本是某中学的金牌老师,
为了女儿英子能考上北大清华,
她竟然从学校辞了职,
全力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英子学习不被打扰,
她打造了堪比录音棚的隔音墙;
为了给英子补充营养,
她天天给英子煲药膳调理身体……
但宋倩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
却让英子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可是英子又不敢提出反对,
因为她怕辜负妈妈的一片好意。
所以就算药膳吃得一端碗就想吐了,
她还是要强忍着恶心吞下去。
所以就算摸底考试考了全校第二,
她依然高兴不起来,
因为觉得对不起妈妈的付出。
…………


宋倩的过度付出,
终于让英子患上抑郁症,
她决定跳河自杀。
宋倩追问英子为什么要自杀,
英子流着泪哭喊:
“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
我没有做好你的女儿,
没有变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付出,
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感,
因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这么多,
自己却不够优秀,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罪恶感。
这种罪恶感越积越多,
孩子就会染上抑郁症,
严重的甚至会自杀。
所以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为了孩子牺牲一切,
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07



 

第三,会引发严重的家庭冲突。
为什么会引发家庭冲突?
因为过度的极端的付出,
必然就会产生一种高期待,
一旦对方无法满足你的期待,
你必然就会失望,
一失望就会指责对方: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不懂事。”
“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老让我伤心。”
“我为你牺牲了那么多,可你是怎么报答我的?”
对方一反击你的指责,
你必然就会炸毛,
家庭冲突就这样发生了。


哈尔滨有个单亲母亲,
本来是一位基层干部,
为了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
她辞了工作、卖了房子,
从儿子小学一直陪读到高中。
结果高考的时候,
孩子没考好,
她就让儿子复读再考。
可孩子已经得了抑郁症,
怎么也不愿意再考了,
于是妈妈就指责他:
“我为你牺牲了一切,你怎么能够辜负我?”
儿子突然就情绪爆发了,
跟妈妈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
然后就要挥刀自残,
妈妈冲过去夺刀,
儿子慌乱中误伤了妈妈,
妈妈差一点就因此死掉。
所以,毕淑敏有句话说得好:
父母的过度付出,
是亲子关系中的一大杀手。
毁掉一段亲子关系很简单,
拼命付出就可以了。


08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句名言:
“60分妈妈是最好的妈妈。”
为什么呢?
“因为60分的妈妈,
既不像100分妈妈那样,
需要时刻回应你所有的需求,
企图控制你。
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忽视你。
60分妈妈,
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和你并肩战斗,
同时放手给你足够的空间,
让你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所以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理论:
父母对子女的爱,
应该是一个从100分渐渐变成60分的过程。
在孩子刚刚出生的那一年,
父母应该全心全意照料孩子,
但过了那段时间,
父母就应该一点一点淡出孩子的生活,
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里。
爱不是过度的保护和控制,
而是尊重和平等、爱和自由,
所以父母给孩子的爱啊,
60分就已经可以了。


09



 

演员张艾嘉的儿子出后生,
她就开始事无巨细地安排起来,
“从第一次抱奥斯卡到怀里,
我就为他计划好了未来的道路……”
为此,张艾嘉倾尽了所有心力,
孩子也如她所愿,
一直一直都很优秀,
但优秀的奥斯卡,
好像一直过得都不太快乐。
2000那一年,
奥斯卡突遭意外,
被几个匪徒给绑架了,
绑匪致电张艾嘉:“我要2000万港币。”
经过一番周旋,
奥斯卡虽然被平安救出,
但这场意外的灾祸,
却让张艾嘉突然就想通了:
“我不再用我的爱绑架奥斯卡,
只要他过得平安过得快乐就行。”


失去妈妈“宠爱”的奥斯卡,
开始摈弃牛排去啃汉堡包,
开始请同学到家里玩,
闹得天翻地覆不亦乐乎。
开始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裤,
不再把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
他虽然离贵族越来越远,
但却过得越来越快乐。
有一次,奥斯卡和张艾嘉去埃及玩,
坐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之前,
奥斯卡突然对妈妈说:
“妈妈,谢谢您!”
张艾嘉的眼泪哗一下就涌了出来:
“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他没有谢我。
我让他成为当红的童星,
他没有谢我。
我倾家荡产去交赎金,
他没有谢我。
现在,他终于说了一声谢谢,
就因为我把自由还给了他。”


10



 


喜欢龙应台的一篇文章——《目送》。
《目送》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他在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虽然苍凉,
但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如此。
一如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
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真正的父母之爱,
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作者|我是拾遗君





赞(6)
------------------------
A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25 12:5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28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