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帖]陆建章遇刺之后,军阀间没有血债血偿,是法治进步还是酝酿阴谋?
本頁主題: [转帖]陆建章遇刺之后,军阀间没有血债血偿,是法治进步还是酝酿阴谋?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海油981


級別:俠客 ( 9 )
發帖:710
威望:150 點
金錢:2482 USD
貢獻:270 點
註冊:2019-10-16

[转帖]陆建章遇刺之后,军阀间没有血债血偿,是法治进步还是酝酿阴谋?

 
北洋军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自为政,虽趋于分裂,小打小闹的战争一直存在,但面子上尚能过得去,远远没有到十几万人大决战的地步。直到1918年直皖谈判中,直系陆建章被皖系徐树铮暗杀,直、皖这最大的两派军阀彻底结下梁子。但意外的是,直系重要将领之死在当时虽引起各方震动,但所有人都选择了冷处理,直到1920年7月直皖大战爆发,陆建章之死才被再次提出。而陆建章之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直皖大战的结果。

一、陆建章之死的原因
陆建章,1862年出生,安徽人,长期在袁世凯手下服役,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1915年,他镇守陕西,镇压了陕西革命党,屠杀了大量革命党志士,“民党无辜被戮数百人”,因此号称“屠户”。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自为政,军阀头目以出生地标榜派系,陆建章虽然是安徽人,但他却加入了冯国璋的直系阵营。
 
陆建章

1917年发生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政府,宣布要打倒北洋军阀。同样是在1917年,直系军阀冯国璋任临时大总统,皖系军阀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北洋军阀中最强大的两路军阀名义上合作组成北京政府,使得北洋暂时统一,陆建章受封高等军事顾问。但直系和皖系对南方孙中山政权的态度却存在分歧。简而言之,直系主张南北和平统一;皖系力主讨伐南方,武力统一。为此,直系的重要将领陆建章在1917-1918年多次奔走全国,甚至和西方联线,宣传南北和平合作的积极意义,直接打了宣称要武力讨伐南方的皖系的脸。陆建章拆台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直皖争夺中央控制权的一招,目的就是把皖系段祺瑞从国务总理的位置上赶下去,实现直系的完全统治。

 
段祺瑞

1918年3月,陆建章的外甥冯玉祥在武穴发出通电“元首(冯国璋)力主和平,讨伐令俱系出(段祺瑞)之胁迫”,为了实现南北和谈,要首先清除北方的激进势力,随即冯玉祥在武穴宣布反段。但冯玉祥武装反抗并不成功,他随即宣布效忠北京政府,北京政府中的皖系势力也宣布原谅冯玉祥。但冯玉祥背后的陆建章已经完全成为皖系的眼中钉。

二、陆建章之死
1918年6月,直系和皖系为了解决双方对南方看法的分歧,举行了北洋各省督军代表大会,地点在天津。消息发出后,皖系将领徐树铮联名直系曹锟、奉系张作霖力邀陆建章来津共商大事。陆建章也盘算着借北洋军阀大集会之际,游说各路军阀,共同对付段祺瑞,遂欣然而往。

 
徐树铮
6月13日,陆建章到达天津。徐树铮当时的称号是奉军副司令,所以14日那天,徐树铮邀请陆建章到奉军驻地面谈,期间陆建章力劝徐树铮反段,徐树铮对段一片忠心,二人分歧越来越大,言辞也越来越激烈,徐树铮一怒之下,命令手下开枪射杀了陆建章。
陆建章死后,徐树铮一面告诉直系头目曹锟来收尸,一面向身在北京的皖系头目段祺瑞报告,随即直、皖博弈上演。
 
北洋军

6月15日,北京国务院(皖系的地盘)召开会议,总理段祺瑞在国务院内部提出解决陆建章事件的办法,即公布陆建章之罪,“陆建章勾结土匪,联络党人谋乱,政府为保持治安起见予以枪毙,情形通知各省知照”,并要剥夺陆建章一切职称和荣誉,随后该提议上交总统冯国璋,要求冯国璋用印。冯国璋以手续不全为名,加以拖延,但国务院秘书长方枢“力劝”冯国璋用印,于是“深夜始发令”。至此陆建章之死暂时盖棺定论:陆建章“勾结土匪,煽惑军队”,按照国家《惩治盗贼条例》予以击毙。然而,该事件的余波却远远没有结束。
 
冯国璋

三、陆死之后的影响
北洋政府初期,虽然各路军阀内讧不断,小打小闹的战争也存在,但鲜有直接杀死对方高官、彻底结下死结的事件发生。徐树铮枪杀陆建章不符合北洋的行事准则,尤其是陆建章事件定性后,段祺瑞对徐树铮的包庇更受到各方指责。陆之死对此后北洋政局影响甚大。

首先,陆之死加剧了北洋松散、各方离心离德,通过和平谈判统一北洋已经不可能。陆建章死于北洋军阀代表大会期间,这次大会的目的正是要团结北洋军阀各方势力,整合意见,一致对外。但陆之死,震惊了各路军阀,北洋合作彻底失败。当时天津的报纸就说“(各路军阀)皆自畏惧,以陆死于仓促,有狐死兔悲之感”;北京报纸说“(各路军阀)益生骇惧”,证明北洋内部矛盾彻底不可化解,北洋军阀不可能通过和平谈判来统一。

其次,加剧了皖系内部分裂。皖系并非铁板一块,很多皖系将领虽然对陆建章的反段行为抱有怨言,但是出于北洋同袍之情,他们不愿对陆建章下杀手。所以徐树铮在杀死陆建章之前没敢和任何人商议,就连段祺瑞也不知情。徐树铮先斩后奏,震惊了皖系内部,当陆建章之死的消息传来,皖系内部也感叹“陆建章系北洋系中之老人……杀身之祸,不得不为之扼腕云云”,皖系的卢永祥甚至直接发电报给段祺瑞“质问杀陆之理由”。虽然出于集体利益的原因,皖系内部的分歧很快就被段祺瑞消除,但这还是影响了皖系内部的凝聚力。

 
直皖战争

第三,直接刺激了直皖矛盾,为直奉对战皖系的大战作了铺垫。陆建章死之前,直皖之间虽然敌对但还存在合作,陆建章之死直接激起了直系将领内部同仇敌忾之心。陆死之后,直系将领都上书冯国璋请愿还陆建章公道,讨伐徐树铮。冯国璋痛彻心扉地说,他作为总统也无法改变内阁决定,虽然他内心也不认同徐树铮的行为,曹锟更表示“愤慨”。这里要说一下,当时北洋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掌实权,总统只是象征,所以冯国璋才说,他虽是总统,但也改变不了内阁的决定。直皖两派的矛盾成了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这就埋下了直皖大战的种子。而奉系作为旁观者,见到了皖系的残暴,对皖系也离心离德,所以在1920年的直皖大战中加入了直系,帮助直系反皖,直接导致了皖系全面溃败。

第四,徐树铮也埋下了自己死亡的种子。徐树铮绝对算是北洋悍将,他收复了外蒙,给中国创下了巨大的功劳,但因暗杀陆建章,他和陆建章的亲友结下死仇。陆建章的亲友中,最有本事的当属陆的外甥冯玉祥。陆建章被杀时,冯玉祥正在湘西和南方军作战。7月10日,北京疯传冯玉祥联系南方军准备倒戈。7月11日,段祺瑞让军阀张继尧和王占元率军堵住冯玉祥后方,准备歼灭冯玉祥部队。如此一来,冯玉祥没敢擅动,反而宣告忠于北京,这样才免于灾难。此后冯玉祥选择隐忍,一直默不作声,直到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制霸全国,冯玉祥在1925年12月抓获了逃亡的徐树铮,将之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文史君说

往常印象中,北洋军阀就是一群大老粗,只会武力解决问题,但陆建章之死却意外展现了复杂的北洋博弈。徐树铮当时没有遭到同态复仇的待遇,并非是直系军阀法制观念先进。当时的情况是直皖合作,但皖系占据优势,直系只能隐忍,等待时机。陆建章之死给了直系巨大的道义支持,直系得到了诸多军阀的理解和同情,得道多助,这在1920年直奉对战皖系的大战中得到充分体现。陆建章之死并非简单的北洋军阀之死,对徐树铮、对北洋政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谢本书:《北洋军阀》,北京出版社,1974年。
《申报:陆建章被杀后之军中舆论》,1918年6月21日《申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徐树铮电稿》,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赞(3)
------------------------
.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4 12:0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31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