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帖]希特勒:我的童年真的那么悲惨吗?
本頁主題: [转帖]希特勒:我的童年真的那么悲惨吗?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海油981


級別:俠客 ( 9 )
發帖:710
威望:150 點
金錢:2482 USD
貢獻:270 點
註冊:2019-10-16

[转帖]希特勒:我的童年真的那么悲惨吗?

德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和我们素来了解的西方国家不同,我们理解的“资本主义”好像都要有自由民主的成分参与,但是德国它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也没有自发的民主化过程,但是经济却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飞驰,所以长期呈现旧贵族专制统治、国家主导但进步巨大的“特殊现象”,直到今天德国都不像英美那样有着浓厚的自由放任的“西方空气”,但是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因为发展模式的相似和成功于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和德国人民生活的各种不如意,这个所谓的共和国民主化改革根本就没有成功,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政治现代化的缺席怎样让德国“还债”,第三帝国的阴影开始逼近了。

 

希特勒这个人,应该是最著名的一个德意志(奥地利)人了。说到弗里德里希大帝、俾斯麦、李斯特这些著名的德国人,也许听过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一提到希特勒,街头巷尾大叔大妈应该都知道这位元首的大名。筠蛋习惯直接把他归为“德国”人,原因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之前我们讲过的德国统一之前,奥地利是德意志一个最强大的邦国,后来德国统一时因为民族关系、宗教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是由普鲁士领导完成统一大业的,奥地利也就独立出去,拖着它那帮看不懂说不清的复杂民族组成。但是从大体上来讲,奥地利还是日耳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少有些人——比如说希特勒——就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奥地利和德国没什么区别,加上希特勒后来干的大事都是在德国折腾起来的,我们就算是“满足”一下希特勒总裁的心愿,把他算作德国(更准确一点应该叫德意志)人了。

为什么在希特勒的脑海里奥地利和德国是无法分裂的呢?这和他出生的时间地点都有关系。1889年希特勒出生在德奥边境一个叫“伯劳瑙”的小城镇,这里是两个日耳曼国家的交界处,但人们却并没有深刻的感觉两边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我们之前讲过欧洲是靠语言划分民族的,德奥两国都讲着德语(地方口音略有不同),所以那里的人们都认为这两个国家根本不应该有边界分开。彼时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方兴未艾,所以希特勒的成长环境弥漫着浓浓的极端的民族热情。在《我的奋斗》开头,希特勒就很欣慰地讲到,他出生的这个小镇,注定是他完成伟大使命的象征。他坚信两国是应该统一的。

 

说到这位日后的“元首大人”的出身,相比较之前那些地位显赫的贵族领袖可就寒酸多了。他的家庭关系十分复杂,最一开始的希特勒并不叫希特勒,因为他父亲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爷爷不承认这个儿子,他也就跟着爸爸和奶奶姓,那个姓特别长,译成中文叫“施科尔格鲁伯”。后来他父亲都老了得以认祖归宗,阿道夫 施科尔格鲁伯才跟着改名为,阿道夫 希特勒。这还不算完,希特勒的母亲呢是他父亲的堂外甥女,在他父亲的第一个妻子在的时候过继过来,但是被他父亲看上后来也变成了妻子,希特勒是妥妥的近亲结婚的结果,而且他父母这场乱伦婚姻已经是他父亲的第三次婚姻了……当然,这不是因为希特勒家族上下几代不正经,而是当时那片地区婚姻关系都很放荡不羁,乱伦和私生子相当普遍。希特勒的人生就是这样有了个“不平凡”的开头。

希特勒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52岁了。然而这个精力充沛的老头还是没有闲下来的意思,到处搬家,希特勒也就跟着“希父三迁”而转了好几个学校。终于到了11岁,他父亲算是稳定下,送他去了林茨读中学,希特勒被期待以后好好读书,做一名稳定而呆板的公务员。然而小希特勒从小就体现出了他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他反感父亲为他规划好的人生路线,沉默寡言的外表之下一颗倔强到顽固的心开始跳动逆反的节奏。虽然,他也不知道他想干点什么。

 

终于有一天,希特勒有了自己的人生蓝图——你猜是要吞并欧洲的野心吗?不不,那会儿的希特勒理想美好得让人惊讶,他说他想当一名艺术家。这当然引起了他老父亲的强烈反对,所以——根据希特勒自己的说法——他在学校故意不好好学习表示抗议。但是很多研究都认为,希特勒这么说有一定程度上是为自己的烂成绩找借口的可能,他在中学学习的失败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后来在他手握德国重兵横扫欧洲之后,百忙之中还要争分夺秒给身边人讲一讲他中学的教师是多么愚蠢,在他看来那些教师“大多不正常,后来多半发了疯”。但是这些被他评价为白痴的老师说起十几岁的希特勒,并没什么特别激烈的形容,基本都是觉得他“比较沉默,不够用功,如果愿意努力一点大概会有不错的成绩”。

而在希特勒脑海里,唯一一位被他认为是好老师的,是他的历史教员波伊契博士,希特勒大大赞扬他是一名真正值得尊敬的长者,尽管希特勒同学的历史成绩比较难看,但是他热泪盈眶地表示在这名教师身上获益简直无法想象。那么这位波伊契博士到底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呢?我想一定是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内容,因为这位博士本人后来也是地下纳粹党冲队的队员,他的课煽动了希特勒同学内心那股偏执的小火苗,最后终于熊熊燃烧成了纳粹党的核心理论。

在中学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希特勒最终没能毕业,而他脾气暴躁的父亲很快也因为肺病去世。无所依靠的希特勒靠着母亲微博的收入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他的母亲希望这大儿子能干点什么赚一点钱,但是希特勒却沉浸在谁也不知道内容的冥想中无法自拔。他曾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快活的一段时光——废话。。不用干活谁也觉得快活。。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希特勒终于想好决定践行少年时的梦想,那就是做一名画家!带着母亲和其他亲戚给的一些盘缠,这个野心勃勃的青年去了首都维也纳,踌躇满志参加了维也纳美术学院的考试。然而现实比梦想残酷的多,他中意的维也纳美术学院并不中意他,他连试了两次都因为绘画成绩不合格被拒之门外。(不过后来希特勒的画作被拍出了高价,画得怎么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筠蛋看不出来什么门道,不知道美术专业的童鞋怎么看呢?)自负的希特勒同学感到难以置信,他直接找了院长要求说明理由,结果院长给他的解释和成绩单上一样——绘画不合格,但又告诉他,他更合适学习建筑。然而希特勒中学没有毕业,这大概也让他很难如愿学习建筑。

这些画作证实是希特勒当年为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创作的,并即将在英国公开拍卖。维也纳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在研究这些画作后称,以今天的标准看,它们只能达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标准。

 

还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到底是为绘画拼到底还是转行的希特勒,又被母亲去世的噩耗打入谷底,1908年对希特勒来说真是不堪回首的一年,他在失败和丧母的痛苦之中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找一条生存之路,十九岁的希特勒背起简陋的行囊,动身去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接下来的时光,将是他最难忘也最不愿回忆的岁月,他把这叫做他一生中最悲哀的时期。孤身前往首都维也纳,体验“维漂”的希特勒将会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呢?

赞(2)
------------------------
.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13 16:3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31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