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梅花]一回归就9.5分,这致命诱惑太让人上头 [49P]
本頁主題: [折尽梅花]一回归就9.5分,这致命诱惑太让人上头 [49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6273
威望:2921 點
金錢:23706 USD
貢獻:212021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梅花]一回归就9.5分,这致命诱惑太让人上头 [49P]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海洋,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
有海上明月的美好,
有海纳百川的雄浑,
有白浪滔天的恐惧……

  

绕不开的,还有海里的珍馐美味。

海鲜,光是这两个字,就足以让无数人魂牵梦萦、心心念念。

  

临近春节,
作为许多人家年夜饭餐桌上的重头戏,行情更是紧俏。

“欲尝海中鲜,莫惜腰头钱”,
海鲜价格不菲,但流传在天津的一句“名言”,
足以代表海鲜爱好者们的态度: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海洋广袤,人间有味”。

连续两季评分在9分以上的《风味人间》,
在岁末年初,迎来了第三季。
将镜头,对准了这片宽广、慷慨却又喜怒无常的大海。

  

 

01
何为海洋


海洋,
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2%,曾是人类望而却步的天涯尽头。

如今,从近岸到远海,
全世界的海面上,有近500万艘渔船,日夜劳作。


 

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
海,或许只是远方模糊的蓝色影子,
和一道道摆在桌上的美食。

而在沿海地区的人看来,
海洋在潮汐起伏之间,送来的是生计、温饱和财富。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残杀。
捕鱼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时也养活我。”

《老人与海》里,直白地描述着海洋和人类之间奇特的依存。
海洋,或许是战场。

舟山群岛,土黄色的礁石与深蓝色的大海之间,
几乎垂直的岩壁上,立着一个单薄的身影。

  

那是58岁的陈玉香阿姨,
她还有两名伙伴,都已年近古稀。


她们在采集的是“佛手”,
学名龟足,是一种价格高昂的海味:
洁白厚实的肌肉,脆、韧、鲜美,被包裹在粗糙坚硬的外壳里,
三五成群,挤在礁石的狭小缝隙中。

  

佛手,往往藏身在潮汐作用最剧烈的区域。
昂贵的价格,正是由于采集过程异常艰难和凶险。

孤零零的礁石无法依附,
除了一副手套、一双胶鞋,
阿姨们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安全装备,
汹涌的海水,一浪又一浪,拍打在看似瘦弱的身躯上。


 

湿滑的岩壁下,是深不可测的汪洋,
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嘶吼的波涛卷走。


每逢出海,
陈阿姨的丈夫老何,总会驾船在旁边守护,
目不转睛,提防着突生变故。

  

又是“搞佛手”的日子,
今天天气不好,风急浪高,
转眼间海浪的高低差就超过了五米。

感觉情况不妙,老何大声喊叫,
拼命让自己的声音能压过磅礴的浪头:

“你慢慢游过来吧!我可以靠一下,你游过来!”

 

看着挤挤挨挨的佛手,陈阿姨不愿放弃,
不顾丈夫带着怒气的警告,决定搏一搏。

下个瞬间,骇人的回头浪就冲了上来。

 

海浪退去后,
三人刚刚攀附的岩石上,已经空无一人。


万幸,多年风口浪尖讨生活的本领,
让她们泅水游上船,平安无事。

  

海,阴晴不定,
可以怒涛拍岸,也可以柔美多情。

海洋,可以是家园。

海南凌水,传统的疍家生活,还保存着一份古老的样本。
密密麻麻的鱼排和船屋,在海面上飘飘浮浮,
像是陆地上的阡陌纵横,甚是壮观。

  

早晨船头洗漱,中午在船舱里休息,晚饭桌摆在甲板上。
身边还有忠心耿耿的大黄狗,朝着路过的陌生人示威。

“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

  

疍家名字的由来,
有人说,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小船,
如蛋壳漂浮在海面上,所以称为疍家。

也有人说,是疍家人长年在海上,
搏击风浪,凶险万分,
生命没有保障,如蛋壳般脆弱。

  

疍家人老何,
从13岁出海直到现在,从传统渔猎到养殖,
“一家人自己搞自己吃,很简单的”。

海面上,是他的家当。海面下,是他的宝藏。

  

陆地上的人眼中“居无定所”的生活,老何却无法舍弃。
儿女都已经上岸安家,过春节时,老何会去小住,
只三天便匆匆返回:

“过去了(在岸上),三天三夜睡不着!”

  

坐在小船上,老何望着与他相依为命的汪洋,感慨:
“做一辈子海了。”

  

海和渔民,早已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沧海横流,潮落潮起,是人生的本色。

02
何为海味


俗话说“山珍海味”,海鲜,往往和名贵挂钩。

[/b]鲍鱼,海鲜中珍品的代名词,
从生长、采摘到烹饪,每一步都不容易。
北方水冷,鲍鱼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
长到半斤左右,要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b]

  

李天佑,此时正穿戴好装备,
潜入水下,准备去捕捞成年鲍鱼。

像他这样从事水下作业的渔民,当地人称呼为“海碰子”,
担得起这个称号的,都是捕捞高手。

  

因为鲍鱼生性敏感,
成年鲍鱼还有着发达的足部肌肉,
牢牢扒在海底岩石上,能承受超出自己体重40倍的巨大力量。

要想捕捞成功,必须趁其不备,果断出手。

  

这来之不易的食材,如何处理才算稳妥?

在大厨手中,鲍鱼想要登堂入室,
离不开精心的调味,利落的刀工:


花刀切开,下锅油炸,文火控温——
这是脆爽的酥炸金鲍。

  

高汤浓汁,文火慢烧,
再加上又香又肥的五花肉提香——
这是浓香的鲍鱼烧五花肉。

或者找来松露与海胆作配,
做一道光听名字就富贵大气的“松露鲍鱼焗海胆饭”。

 

可是,除了“玉盘珍羞直万钱”之外,
这来之不易的美味,还有一种只有渔家才懂的打开方式。


李天佑的妻子和女儿,和他一起,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家乡来到大连海洋岛。
三年来,一家三口的生活有声有色,小院子里的菜园红红火火。

 

“有幸”和鲍鱼一同入锅的,就是自家种的小土豆。

  

夫妻俩比赛削皮,女儿当裁判,
在妻子“你这个钢铁大直男,也不知道让让我”的嗔怪中,对局分出了胜负
,一大盆土豆也处理得干干净净。

没有复杂的处理,鲍鱼表面切成“井”字,和土豆一起,在锅里焖烧。

  

鲍鱼鲜香弹牙,土豆软糯入味,
装在朴实无华的大碗里,配上自家烙的饼。

至于菜名?妈妈的一句“硬菜来咯!野生大鲍鱼”,
或许抵得过所有精心设计的辞藻。

 

大自然鲜美的馈赠,从来就不是谁的专属。
名贵的龙虾,要搭配精致的摆盘、精细的食材。

  

到了小渔船上,新鲜捕来的波纹龙虾,
不加任何材料,直接蒸煮出来,
掰开大口咬下去,满满一嘴的鲜甜。

渔家的小孙女开心地把它捧在手里,
这可是爷爷用来“讨好”自己的压箱底的宝贝。


  

昂贵的龟足,需要搭配似凝非凝的海藻胶体、
灌入芹菜泥、抹一层啫喱冻,
最后放进莳萝橄榄油……
终成一道椒麻啫喱佛手螺。

而在陈阿姨的小厨房里,生姜、菜油、老酒,快速爆炒。

 

一大盘端上桌,
和出生入死的姐妹们一起干杯,
在生活的风浪之外,品尝一口人生的绝妙滋味。


  

辽阔的大海,坦荡无私,又直爽耿介。
执意将最鲜美的味道,留给与它为伴的人。

03
细数沧桑


海洋,被称为“人类最后一块狩猎之地”。
即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
它依然凶险、残酷、变幻莫测。

这片野性难驯之地的绝妙风味,
来自烟火人间,也装点了人间烟火。


辽宁旅顺,烟火气浓厚的菜市场,
每天午后,田姐都会准时出摊。

  

小摊上的海鲜琳琅满目,
是田姐和丈夫去海上捕捞回来的。
随他们出入风浪的那条小船,已经陪伴了他们二十多年,
帮他们养大了两个孩子。

 

田姐拿出大女儿的照片,骄傲地展示:
“看,这就是我大姑娘,是不是特别白!”


生怕别人不信,又解释似的补充:
“其实我们俩年轻时都不黑,就是在海上,
风吹日晒,时间长了就不一样了。”

  

如今,大女儿已经上了大学,是田姐的骄傲。
她爽朗地大笑着:“为什么我姑娘这么漂亮?像我!”

田姐和丈夫用双手,把海上的岁月,编织成一个家的未来。

  

福建平潭,家住海边的小学生林本本,
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他望着表面七成以上都被蓝色覆盖的地球仪,
对每个国家的首都,都如数家珍。


  

林本本的爸爸老林,以及往上数几辈人,都靠捕鱼为生。
在儿子“爸爸,祝你捕好多鱼”的祝福中,
林爸爸划动船桨,准备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
追赶本地青蟹只有一个月的旺发期。

 

“我一个人、一条船,我要多做,拼了命地去干。”
“现在多努力点,以后儿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爸爸在海上,面对着一张网、一片海。
妈妈在家里,用刚刚捕捞上来的螃蟹,
做了满满一大碗金蟳糯米饭。

  

刚刚过去的期末考试,本本又考了全班第一。
这个戴着眼镜的渔家少年,被问到偶像是谁时,
望着天际线上的一钩弯月,语气深沉:
“偶像啊……魏格纳,研究出了大陆漂移。”

  

林家父母用船和桨,为孩子打开了一片更广阔宏大的天地。

 

入海,或许终究是为了回家。

广东珠海,有人按下内心的恐惧,
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海底,在激流与漩涡中,
摸起肥美的辣螺,支撑起一整个家。

  

海南万宁,有人星夜出海,
与同伴拉起相当于三吨多重的渔网,
成了儿女心目中的“齐天大圣”。

  

山东青岛,有人追赶着渔汛,
用一轮接一轮的忙碌,成就餐桌上的年味儿。

 

“眼前潮水起落,身后浮沉半生。
也许,人的无奈和平凡在于,越是看清真相,
越是不惧琐碎和艰辛,坦然面对三餐一宿、岁短日长。”

有人说,沧桑二字,前者是大海,后者是家园。

这些顶着风吹日晒、奔波在苍茫大海上的人,
与万顷碧波相比,是那样渺小,
任由沧桑写在脸上,生活压弯脊梁。
在亲人眼里,他们却都是高大的英雄,
高大到把无数沧桑都存在心里,在汪洋上撑起天地。

  

再美的风味,只有来到人间烟火中发酵和酝酿,
才能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滋味。

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或许,便是最好的人间。

 

 



赞(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6 10:2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10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