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都2022年了,为啥还有凌晨5点跨省上学[3P]
本頁主題: 都2022年了,为啥还有凌晨5点跨省上学[3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万物皆数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9191
威望:5615 點
金錢:259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1-12

都2022年了,为啥还有凌晨5点跨省上学[3P]

[size=4]

 


近日,父亲通过监控目送孩子独自上学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
视频中,11岁的男孩凌晨5点独自出门,赶往15公里外的小学报名。漆黑的夜色中,路上空无一人,男孩打开手电筒渐行渐远,只有两条小黄狗陪伴左右。
画面让人倍感心酸。
孩子小小年纪,为何这么早出门,且独自一人上学?男孩父亲陈先生向媒体透露, 他和妻子在深圳工作,孩子留守在老家。他家在江西赣州定南县老城镇水西村,地处江西最南端的山区,是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
因为村子和周围没有小学,他的三个孩子,都是先在广东和平县的寨西村的小学读到三年级,再到上陵镇的小学和中学继续读书。

 


陈先生说,因为路途遥远,三个孩子平时都是住校。每次去学校,先要步行近4公里赶到和平县的寨西村,乘坐客车前往上陵镇的学校。
孩子打小养成很强的独立性,他为他们感到自豪,但很遗憾不能陪在身边,只能每个月回家一次看望,暑假把他们接到深圳。
11岁小男孩独自跨省上学,对于很多身在大城市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网友们欣赏孩子的独立、坚强,但更多的是心疼和困惑。
年纪这么小,天没亮就要出门,在路上的人身安全怎么保障,遇到意外怎么办?更重要的诘问是,是什么让11岁孩子的上学路,变得如此辗转、漫长和辛苦?
有网友指责孩子的父母不负责任,应该由大人接送孩子上学,或者将孩子带到身边就读。
但如果现实允许,天底下又有几对父母,不想把孩子带着身边呢?
陈先生说,家里底子薄,全靠夫妻俩在深圳打拼,近两三年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父母肩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若为了孩子留在家乡,一家人的生计势必会受影响;让孩子跟着他去深圳生活,又会被深圳的入学政策挡在门外。让孩子留守在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为何孩子不能在家门口就近入学,而要辗转去隔壁省就读。
陈先生说,因为村子和周围没有小学,孩子才要去邻近的广东和平县读书。和平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像陈先生儿子跨省上学的孩子不多,留守儿童比较多。
陈先生的说法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他反映的问题并不罕见,且由来已久。
2013年,有媒体报道,43名贵州孩子跨江到湖南上学,老师每天摆渡送学生上下学。
之所以孩子要跨江跨省上学,是因为本省内离他们最近的小学,也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而渡江到隔壁的湖南,只要二十分钟。
2018年,云南昭通的“冰花男孩”走红网络。因为父母在外务工,三年级的他每天步行4.5公里上学,遇到严寒天气,到学校后头发和眉毛结满了霜,“冰花男孩”由此而来。

 
2018年1月,云南昭通,孩子被冻坏的手


这些孩子艰辛上学路后面,有一个熟悉的共同背景:撤点并校。
2001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国家推出撤点并校计划,引导学生集中到小部分的城镇学校。
国家规定,学校合并的前提是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
据统计,从2000到2010的十年间,全国共撤掉了22.94万所农村小学,消减了52.1%,这大幅增加了孩子上学的路程,尤其是偏远地区上学的困难。
虽说当年大规模撤校,是行政力量主导的结果。但如今若靠财政主导扭转这一趋势,恢复村小的设置,也不现实。
很多保留下来的村小教学点,学生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家里条件一旦稍有改善,父母会将孩子转去更好的学校。
随着生源不断减少,村庄渐渐消失,这些只有几人的小规模教学点,地位越发尴尬,财力允许的地区尚能勉力维持,而财力薄弱的地区,恐怕有心无力了。
但不管怎样,教育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就近入学是保障孩子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他们已经承受与父母长年分别的无奈,不能再让他们的上学路塞满孤独和艰辛。
当地有必要进行摸底,看看跨省上学,是个别现象,还是有其他同样遭遇的孩子?本省的教育资源能否覆盖到他们,能否为他们创造就近入学的条件?
如果学生数量之少,不能支撑起一座村小的运转,那除了让孩子独立坚强、让家庭自谋出路外,政府方面有没有别的办法,让孩子的上学路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和旁人不用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赞(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18 09:1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23 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