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丹东袭警事件背后,是230万人被“封”两个月的哀嚎!
本頁主題: 丹东袭警事件背后,是230万人被“封”两个月的哀嚎!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高接低挡


級別:俠客 ( 9 )
發帖:401
威望:102 點
金錢:3707 USD
貢獻:300 點
註冊:2022-05-20

丹东袭警事件背后,是230万人被“封”两个月的哀嚎!

这两天,丹东警察冲上了微博热搜。缘由是6月22日晚,某父女因其健康码显示为黄码,先后两次闯卡被执勤民警依法拦停。女子拒不配合遵守防疫规定,下车与民警争执,过程中其父上前击打民警面部。目前女子因阻碍执行职务予以行政拘留十日,其父因涉嫌袭警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丹东袭警案,这两天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当事女子和父亲两次闯关,还殴打警察,拘留十天不亏。也有人说,当事父女只是生了病去医院,有社区证明,有核酸检测,警察却拦着不放行,还摔倒碰瓷,警察是戏精不作为。朋友们,唯有回到事实层面,才能看清其中因果。我看了两遍案发当时的视频,发现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案发——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纷争?
事发是6月21日。丹东已封控3个多月了,飞机和高铁都已停运。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大城市,对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小城市,关注并不多。其实,云南、辽宁很多边陲小城,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紧张的情况下,为防止疫情境外输入,付出甚多,百姓甚苦。丹东袭警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当天,郝女士带着父亲去医院取药——不是看病,是取药。社区证明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郝女士到振安区第一医院取药。
 
取药的方式是,大夫把药送下来,郝女士不进入医院内。而且,为了这趟取药,郝女士当天早上还做了核酸检测。但全网流传的视频中,大家都能看到:去取药的郝女士,带上了瘦弱的老父亲。老父亲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时不时捂着肚子蹲下。郝女士在整个案发过程中,不管情绪再激动,再崩溃,再抓马,始终很有耐心地对老父亲重复一句话:“爸爸,你身体不好,你到车里去……”
 
这说明什么?第一,郝女士的父亲,的确患有很严重的病。第二,面对警察很不理智的郝女士,其实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或许,恰恰因为她孝顺,她心疼父亲,面对警察拦截,她才表现得极其不理智。这是硬币的两面。那么,警察为什么不让郝女士去医院呢?答案显而易见:社区只给郝女士一人开了取药证明,证明上没有老父亲的名字。且老父亲的健康码是黄色的。哪怕郝女士做了核酸,在警察看来,手续也是不合规的。这就是问题的矛盾点:郝女士带着羸弱的老父亲去医院,但警察认为手续不全,把他们拦在关卡处。那么,社区既然只给郝女士一人开了证明,那么她为什么要开车带着父亲一起?我个人的推测,不一定准确:孝顺的郝女士,想趁取药的机会,带着老父亲去医院就诊。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着社区证明和核酸报告,看能否通过关卡。
 
不料,碰见的警察,非常较真。那么,警察较真是不是对的?在边陲小城,在封控的丹东,面对手持黄码的父女,警察拦下他们核实情况,我认为是对的。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放行,黄码的郝女士父女惹出祸端,造成疫情传播,警察是要被问责的。同时,作为一线执法人员,基层警察只有选择按规矩办事,才能避免不丢饭碗。换位思考,拦截郝女士的警察,如果是你,或者是你的弟弟/哥哥,你会怎么看?你也会认为他在拦截不放行这件事儿上,做得没毛病。没毛病,就一定是合情理的吗?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疫情爆发900天,除了粗暴地拦下手续不全的就医的老百姓,包括警察在内的抗疫人员,还有没有其他更利民的处理方式?或者说,当地政府有没有给警察其他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比如说,黄码的病人,应专门前往定点医院,集中就诊治疗。我们经历了武汉封城之痛、上海封城之殇,直到现在,在封控和看病之间,是不是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又有利民生的统一方案?如果没有,我忍不住一声叹息。而丹东街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我看得悲伤——
案情——双方到底谁打了谁?
一方想带父亲去医院,一方觉得手续不全,两方就这样僵持在马路边。看得出来,发现警察特别死板较真后,郝女士的愤怒从胸腔喷薄而出:“黄码怎么了?我今天早上才做了核酸!社区给我开了证明,为什么不让我去医院!”面对警察和围观群众,郝女士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一直都在强调这种观点:“你为啥不放行?你凭啥不放行?”
 
客观地说,郝女士面对警察,的确不够冷静,也的确不够礼貌。在略懂心理学的我看来,郝女士用看似强势的态度,其实一直在示弱:她所有的咆哮,都是在尽最大努力,争取带父亲外出的机会。当看到警察坚持不放行,老父亲也情绪激动后,她只好改变了策略:要开上车返回。她对把在车门口的警察说:“你给我起来,我回去还不行吗?”警察一边打电话请示,一边坚决站在车门口,拦住郝女士说:“不行!你黄码……”
 
这时候,郝女士对路边围观的群众说:“我要关我的车门,警察不让我关车门,都给我录上!”她瘦弱的老父亲,曾试图拽走站在车门口的警察时,还被郝女士警告:“爸爸,你不要摸他,袭警”。好不容易让老父亲坐上车后,郝女士再次和站在车门口的警察交涉:“凭什么不让我走?凭什么不让我走?我要上车,我要上车!”然后郝女士强行上车,警察死死把着车门。双方推搡中,郝女士倒地,并向围观群众哭喊道:“警察把我推倒了!”
 
郝女士的老父亲听见女儿的哭喊声,慌忙从车里下来,对着警察扇了一下。被打的警察,也顺势摔倒在地上。郝女士一看父亲打了警察,慌忙从地上爬起来,再次哭喊道:“你干啥,爸?你干啥,爸?”一直担心父亲袭警的郝女士,看到父亲真的袭警后,叫喊声中带着明显的哭腔。她其实是非常害怕的。
 
而摔倒在地的警察,问了一声手持执法仪的同事“都录上了吗”。(很多人诟病警察这句话,认为他戏精,在我看来,也没有毛病。执法仪忠实记录,是现代执法的手段,也是判断是非的证据。)确认都录上后,警察咕噜一下从地上爬起来,再次去阻拦郝女士开车。整个事件中,最关键最冲突的部分,在这前后不到10秒内发生;郝女士和警察争执中,摔倒在地,磕破了膝盖。郝女士的父亲,扇了警察。
 
这场因公务事件,而引发的警民纠纷,执行公务的警察和取药外出的父女,都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郝女士父女都不够冷静,无论怎样,不该动手打警察——郝女士事后对此也道歉了。警察虽然整个过程没有说什么错话,但恰恰是他过于教条死板的“冷暴力”,激怒了郝女士父女。不难想象的是,如果这个年轻的警察,能站在郝女士的立场上,换种说话语气:“我知道你非常想带老父亲看病,我也理解你现在崩溃的心情,但拜托你也要配合一下我们,做好防疫,不违反规定,对我们都有好处。”那么,事情可能是另一番样子。现实是,警察除了一直重复那句“你黄码啊!你黄码啊”,再无其他解释和安抚之词。连日来,封控的焦灼,让郝女士父女这样的百姓情绪一点就爆,也让警察在疲惫执勤中失去了耐心。双方被都困在“码”上。话赶话中,发生了这引发全网热议的一幕。有人说,郝女士父女和警察都有错,各打50大板。我是这么想的:作为抗疫一线的警察,他代表了政府形象。他有责任拦截黄码的郝女士父女,也有义务解释、传达、安抚他们。
在拦截这个问题上,他尽到了责任。但,在解释问题和安抚群众上,他是负分。不懂得用智慧和方法,把矛盾冲突化解在基层,只会用规章和教条,激化群众愤怒,恰恰是近年来警民矛盾的问题所在,也是我们基层民警最急需补上的一课。因为公务被打,警察的确受委屈了,因为他也是普通人。但恰恰他是普通人,更要换位思考地理解普通百姓的疾苦:“如若面前的女子是我的姐姐/妹妹,看病就医的老人是我的父亲/母亲,我在按规矩办事的同时,是不是还要回馈以耐心和人情味?”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一声叹息。而我的叹息,远没有结束——
追问——我们为什么站到彼此的对面?
在完整的视频里,双方都倒地后,视频还有很长:郝女士一直都在向围观群众展示伤口,诉说案情。警察一直面无表情地保持沉默,拦着不放人。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冲突发生,郝女士跺着脚,捂着耳朵,先后三四次崩溃地发出“啊!啊!啊”的尖叫声。那是一声声非常尖锐又绝望的叫声。
 
这样的尖叫,我在日常工作中听到过——多半来自身患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被压抑太久后,控制不住的怒吼。郝女士接二连三发出尖叫,看得我非常心疼。我想,她通过尖叫想要表达的是:“我本来只想带父亲去医院,事情怎么就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地步?”她的焦虑,她的恐慌,她的无助,她的绝望,我相信很多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就如我前面所说,郝女士和她的老父亲,所作所为都不是无可挑剔的。尤其是,万万不该扇警察一个耳光。袭警,任何时候,都是需要问责的。但如果从这场纠纷里,丹东警方没有反思什么,没有改变什么,没有汲取什么,仅仅用一纸生硬的处罚通告敷衍了事,我仍是要发出一声叹息的。
 
疫情900天,民生多艰。老百姓和警察本不该站到各自的对立面。老百姓需要的,不过是警察的守护,否则“危难时候拨打110”就成了一句空话。警察更需要老百姓的支持,没有最朴素最普通纳税人的支持,何来公权力的底座。我甚至想:在疫情肆虐多日的大背景下,连续抗疫的警察,和连续封控的百姓,都是受害者。
我们共同的敌人,都是病毒,而不是对方。但诸如此类事情的一再发生,还有伴随互联网的发酵,引发的诸多动荡和不安、争吵和分裂、叫嚣和辱骂,让人非常心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思辨——需要去直面这个民生问题。
21日袭警案发生后,丹东市23日、24日连续两天,发布了两个新闻。一个是,丹东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一个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证有序流动。
 
我将这视为,这起令人悲伤的警民摩擦的积极效应:每一起看似负面的舆情背后,都有积极的改变。这种积极改变,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用批评的方式热爱这片土地的原因:我们所有的关注、质疑、追问和叹息,都是希望这片土地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的决策者需要看见的是:如果抗疫是长久战争,如果封控在所难免,那么在防止病毒传染的同时,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用切实可行的统一举措,让患病百姓就医不再难,依然是从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最难的民生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丹东问题。才能点燃疫情黑夜里的那盏橘灯,照亮更多人一起前行。


赞(6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26 21:5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0(s) x3, 05-16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