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北京宰相(连载)
哥乌阿瓜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355
威望:184 點
金錢:222836 USD
貢獻:1129 點
註冊:2021-07-23

北京宰相(连载)

序:历史造就的旷代美男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风云人物之中,周恩来无疑是最富传奇色彩,又具风流魅力的一位了。人称他为历史造就的旷代美男,慕煞过多少红色影星、南北佳丽。更主要的,从一九四九至一九七六,凡二十六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亦是中国共产党内唯一身居高位从未下过台的政治不倒翁,并两度出任过国民党政府的高官。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秦邦宪、张闻天、毛泽东、刘少奇、林彪,共产党的领导人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台垮台,大都没有善终。唯周恩来伺奉过所有上述首领,忠心耿耿地熬活了下来,生前盛名,身后殊荣,真正的红运亨通,硕果仅存。

  有趣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总理」去世迄今二十年,却仍然「盖棺难定论」。对他的道德人格、政绩操守、历史地位的评估依旧众说纷纭,争论热烈,扑朔迷离……有说他是中国工农红军之父,中共情报特工系统的创始人和操作者;有说他是毛泽东神话破产之后的中共第二完人,新的政治圆腾与精神领袖;有说他风流潇洒,知识渊博、能言善辩,智勇双全,时而隐身幕后呼风唤雨时而挺身前台叱咤风云,其韬略远在汪精卫、蒋中正、毛泽东之上;有说他是本世纪杰出的外交家、谈判者,伟大的政治表演艺术家。他通晓英语,能说日语、法语、德语、俄语。但在一切正式场合,只说国语。他的表演颠倒乾坤、倾倒众生,曾使精明的蒋中正胡涂,多疑的毛泽东上当,狡黠的林彪释怀;更曾让马歇尔受骗,尼克森、季辛吉眼花撩乱。

  有说他大智若愚,在毛泽东面前俯首贴耳,竭尽忠诚,文革期间不跟毛泽东斗勇,而跟毛泽东斗智,为顾全党和国家的大局忍辱负重,低三下四,说了许多违心的话,办了不少违心的事,最终能在毛式法西斯疯狂中保护下大批老干部、老将军;有说他大奸似忠,实为毛泽东手下的头号帮凶,文革期间他秉承毛泽东的旨意,掌控着中南海内的生杀大权,是为「中共中央彭罗陆杨反革命集团项目审查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刘少奇、王光美项目审查小组组长」,「中共中央林彪反革命军事政变集团项目清查小组组长」,并先后亲笔签署过逮捕包括高岗、饶漱石、彭德怀、习仲勋、贺龙、彭真、黄克诚、罗瑞卿、薄一波、陆定一、杨尚昆、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大批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命令……毛泽东利用他,取代了张闻天,逼走了张国焘,放逐了王明,割爱了高岗,斗垮了了彭德怀,整死了李立三,谋害了刘少奇,惩戒邓小平,爆炸了林彪。他则利用毛泽东,保全了他自己。

  有人说他先当毛泽东的上级,整肃毛泽东,后当毛泽东的下级,拥戴毛泽东,两种身分都扮演得有理有节,无懈可击,真正的能上能下,能君能臣……最耐人寻味的又正是这毛、周二人之间战友不像战友,主仆不像主仆,同事不像同事的关系。早在三0年代(一九三二-一九三四)的江西苏区,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书记兼苏区中央局书记,毛泽东的顶头上司,曾经代表党中央整肃过毛泽东的地方主义、富农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三次撤销过毛泽东的红军政委职务,并开除过毛泽东的党籍。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毛泽东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周恩来手里夺得军委主席一职,成为了周恩来的上级。之后便一直记恨周恩来,疑惧周恩来,数十年来几欲除掉他而后快。周恩来却低眉敛目、心悦诚服,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软磨硬缠,使出浑身解数,使得毛泽东摆脱不了他,每遇危机还不能不利用他,乃至倚仗他。

  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光怪陆离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没有比毛、周二人的关系更复杂、更微妙的了。以毛泽东性格的偏执多疑,忌贤妒能,阴险残忍,反复无常,本该十个周恩来都完蛋了。完全是因为周恩来处事缜密,阴柔圆熟,如履薄冰,竭诚伺奉。令到暴君都无从下手。毛、周二人始终未能撕破一张虚浮不实的面皮,而纠缠到死,奉陪到底了。毛泽东是树,周恩来是藤,藤树相缠,藤死树枯。是为一项特殊的权术奇迹,直令世人叹为观止。

  也有人说,周恩来立党为公,一生清廉,含辛茹苦,鞠躬尽瘁,是人民的奸总理。如果不是他早八个月死在毛泽东的前头(周去世于一九七六年一月七日,毛去世于同年九月九日),而是他死于毛之后并像邓小平一样长寿,他决不会允许自己的养子李鹏的禄位高过北京市电业局局长,智商平庸的李鹏也做梦都梦不到会平步青云鸡犬升天为「国家总理」。周恩来也不会拒绝与和平请愿的大学生们谈判——他曾于文革初期在人大会堂与包围他的红卫兵小将谈判三天三晚终于说服对方撤退,而愚蠢地调动一二十万野战军进北京屠城,发生「六四」*。对弹丸之地的国际自由港香港,他会着眼于中国整体经济利益,而跟英国政府谈判出一个一九九七年之后继续维持繁荣自由的两利方案,作为主权回归的过渡,绝不会为收回主权不惜把香港变成死港。他更不会批准贻祸子孙、后患无穷的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上马……且慢!歌功颂德者不应忘记了周恩来是个多面体,是个善玩权力平衡的红色政客。如果他死在毛泽东之后,多活十年八载,他绝不会允许他手下的亲信军人叶剑英等发动宫变,于一个晚上突然逮捕以毛泽东夫人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他会一如既往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作为毛之后党和国家的第一把手,他不会让手中的权力向一边倾斜,而会不偏不倚行中庸之道:既让邓小平复出抓国民经济,行使总理职责,也会让江青当上党的副主席,并尊为「母后」。两派相互制衡,他处于裁决与安抚之高位,才能掌控全局。一派掌权,决非领袖之福。因此,文革中入狱的大批老干部,以及被迫害致死的刘少奇、彭德怀等,则只可能得到某种「政策甄别」,而不是彻底的平反昭雪……;一切均会以维护「领袖形象」、「党的利益」为重。悠悠往事,克己复礼,服从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共赖以安身立命的「现代周礼」。那一来,中国大陆的当代历史就可能另有曲折。最乐观的估计,也会令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推迟十几二十年,更难想象会发生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一举取消毛式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取消毛式人民公社,恢复乡村政制,平反全国冤狱,鼓励私有经济,大力引进外资,开办经济特区,从经济基础上推翻毛泽东的极左路线等一系列大事了。

  周恩来是要保全他的忠君名节、死后声誉的。毛泽东不死不倒,周恩来死了也不倒。

  多数人这样说。也有人力排众议:以周恩来的威望、学识,及其四十年来屈服于毛泽东封建社会主义帝王淫威积淀下来的反叛意识,说不定会有惊人之举,对外推行亲西方外交,对内彻底清算毛泽东的罪行(毛氏一九五八年初在批判周恩来右倾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悍然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发中国有史以来的大饥荒饿死人口五千万一条就足够了),光明正大地做一回「中国的赫鲁晓夫」了争议终归于争议,假设终归是假设。今天,我们站在历史老人的肩头来俯瞰周恩来,描述周恩来,仍然不能不惊讶于周恩来性格的多面性,人格的多重组合。他是一位现代政客,一位革命修道者,一尊红色无量佛。可以说,周恩来的人生哲学是根深柢固的中式传统文化与某些西方人文精神的奇异结合。周恩来身上,折射出了中国儒、道、释三大宗教教义的怪影。在外交场合、谈判席上,他表现出了儒家的忠贞礼义,攻守游刃,潇洒风趣;在杀机四伏的党内斗争中,他表现出了道家的坚韧飘逸,阴柔圆融,出手凶狠;在他的文武同僚乃至下属面前,他又表现出了释家的慈眉善眼,温文尔雅,八面玲珑,广结善缘。

  周恩来还被誉为汪精卫之后的「中国美男子」。他一生中有过多少红颜知己?恐怕难以详计。从南开美女张若名,柏林少女陶芬比兰,到中共早期领袖张太雷的美貌遗孀王一知,到左翼女星陈波儿,到「画中人儿」龚澎,「干女儿」兼情人孙维世、周小燕……。「干女儿」最多的时候达三十九名之众。真正的群星灿烂,美女如云。他的发妻邓颖超却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他倒是模范地遵从了一夫一妻制,从一而终,只是从没有误过与各式美人儿的「邂逅」。揭去圣者的面纱,拂去图腾的光焰,还周恩来以本来面目。读者将在本书了解到周恩来最为风流浪漫、多姿多彩的后半生(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年),以及一幅幅风云诡谲、大开大阖的历史图画。
  

赞(80)
------------------------
.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04 22:35 發表評論
哥乌阿瓜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355
威望:184 點
金錢:222836 USD
貢獻:1129 點
註冊:2021-07-23

第一章 红色特工总司令
  人类历史常有神来之笔,演出荒诞大剧:某些貌似坚不可摧的强大政权,武装到牙齿的统治机器,往往于数月之间,甚至在一个晚上,便摧枯拉朽,势如崩雪,彻底完蛋。一九九0年苏联及东欧六个共产党政权的解体是这样,一九四八年冬至一九四九年春的中国内战形势也是这样。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辽渖战役结束。国、共两党血战两年半,东三省落人中共之手。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淮海战役(亦称徐蚌会战)结束,长江以北的中原、华东大地一片红。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天津战役结束,傅作义将军麾下的六十万国军被切断了经由海上南逃的生路。一月十六日,傅作义的「华北剿总」与中共华北野战军和谈成功,签订城下之盟。一月三十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共代表叶剑英将军于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办理移交手续,宣布北平和平解放,中共解放军即日开进北平城。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南京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引退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谋求和谈、结束内战。

  一月二十一日,随毛泽东驻跸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周恩来,命令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燕铭,率领一组精干人员,星夜赶赴北平,接收香山、颐和园及中南海,为党中央机关与首长们乔迁北平打前站。

  千古帝都北平,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引领在望。

  这一年,周恩来五十一岁,是为中共中央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①。

  周恩来自一九二四年夏天从法国「动工俭学」回来,肩负苏俄共产国际的特殊使命,先后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总政治部主任,广州革命政府江东督办;一九二七年四月国民党开始清党,他则潜伏上海领导上海市工人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八月一日他又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斗争第一枪,随即率部南下广东汕头占领出海口,以图建立根据地;失败后潜逃香港转回上海,任中共地下党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创立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指挥情报刺探及暗杀活动。南京政府曾悬赏十万银圆取他的头颅。一九三一年初他进入江西中共苏区,代表党中央整肃毛泽东,从毛手中夺下中央红军军事指挥权,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一九三四年领导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一九三六年初促成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撤销了对他的通缉令,重新重用他为中华民国政府军政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这是他第二度担任国民党高官。拿着国民党的高薪,实际上担任的是中共派驻武汉、重庆、最后是南京的首席代表。

  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利用合法身分,暗中指派一批思想左倾的国民党高干子女——中共秘密党员,作为「冷棋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撒向国民党军政要害部门及高级将领身边,其中最著名的有打入南京政府军令部的田壮飞、刘斐,胡宗南的亲信秘书熊向晖,卫立煌的机要员李硕,傅作义的宝贝女儿傅冬菊,蒋主席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的外甥女郁文(现今中共人大委员长乔石的夫人)……以及诸多的国军兵团司令、副司令、军长、师长均为中共秘密党员。因之有内战史研究者说,国民党军队表面上是败在战场上,实际上是败在周恩来的那支钻进国民党心脏地带的「第五纵队」手里。哪里是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们在指挥剿共?不如说是周恩来通过中共情报系统把国民党军队指挥得团团转,一批批陷入共军的重围,或是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整师、整军的国军阵前倒戈,称之为「火线起义」。国共两党如此内战,国民党岂有不败之理?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九四七年三月胡宗南以二十三万精锐大军进攻陕北中共中央机关的战役。当时留守陕北的中共军队只有彭德怀手下的二万四千人马。

  且不论武器装备的优劣,单是兵力双方悬殊了十倍。正是那个周恩来于一九三七年末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秘密召见过的熊向晖(熊父为当时的湖北省高等法院院长),奉命通过父辈的关系潜伏到胡宗南身边当上政治秘书。十年之后,把西北剿总司令部每天的作战命令,准确无误地传送给周恩来,使其对胡宗南部队的行动瞭若指掌,于是毛泽东、彭德怀「运兵如神」,每战皆捷,二十三万国军被二万四千共军牵着鼻子走,打得晕头转向,屡中伏击,一败涂地。

  周恩来的局明在于,把这一切归功于领袖毛泽东,归功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军事天才。倒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每逢胜战,都不禁心底暗自叫好:好个熊向晖,他一人抵得上几个野战师啰。

  一九四八年夏季,中共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周恩来更密令各中央分局。

  要求那些长期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的「冷棋子们」发光发热,提供情报,并尽力瓦解、策反京、津、宁、沪、杭等城市的国军。于是该年秋季,济南战役一打响,被周恩来亲自策反的第三十六军军长吴文化,即率部起义,调转枪口,与共军联手杀人城内,拿下了山东省省会。

  类似的情况,亦发生在最后一任东北剿共总司令卫立煌身上。由于一批潜伏的中共秘密人员的运作、周恩来亲自写信对卫立煌诱降,致使卫立煌率二十万精锐镇守沈阳,北不援长春,西不援锦州,长时间接兵不动,最后竟一枪未放,丢弃沈阳,只身逃回南京,而让林彪白白捡了二十万全套美式装备的大军,经中共东北野军改编,挺进关内,包围平、津,虎视中原。当年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竟有近半兵源来自俘获收编后的国军。

  在淮海决战战场上,八十万国军所以兵败如山,源于潜伏南京政府军令部内的次长刘斐,向中共统帅部传回精确的国军作战部署,调动命令;以及源于早年由周恩来亲自策反并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的两位国军军长张克侠、何基澧的阵前倒戈,火线起义。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属下的数十万大军接受中共改编,则是由傅作义的爱女傅冬菊等一批潜伏于华北剿总的中共情报人员所促成。

  四月二士二日,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包括蒋介石警卫团、陈诚警卫团在内)率部起义,南京失守;五月淞沪战役,亦有淞沪警备副总司令刘昌义在共军兵临上海时投诚。

  接下来的湖南和平解放、广西和平解放、云南和平解放、内蒙古和平解放、新疆和平解放、江西和平解放,无一不是周恩来指挥下的中共情报系统的大手笔。据统计,国共内战时期(一九四六-一九四九),国民党陆海空部队,师以上重大起义事件多达六十余起。十五个整编师,一千多名将领,七十二艘舰船,二十六架飞机,上百万官兵被中共策反成功,接受中共改编。

  周恩来自二0年代中叶惨淡经营起来的中共情报系统,为中共打赢内战,夺得江山,居功伟硕。

  至今,人们认识到的周恩来,是为中共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外交家,伟大的谈判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总理;而甚少人认识到,他是中共情报总司令、特工祖师爷、和谈大巫师。君不见,在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能言善辩、亲切和蔼、艰苦朴素、任劳任怨、面面俱倒、广结善缘的背后,藏有多少个真实的周恩来?

  ①总参谋长为彭德怀,此时正专贵共军西北战事。
  
------------------------
.

TOP Posted: 08-04 23:38 #1樓 引用 | 點評
哥乌阿瓜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355
威望:184 點
金錢:222836 USD
貢獻:1129 點
註冊:2021-07-23

※※※※※※※※※
  
第二章 秦皇再世定都何处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前委机关,从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横越晋北,一个月后与刘少奇、朱德的中央工委会合,坐镇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两百万人民解放军,上千万的土八路、支前民工,掀天揭地,大打特打。这回打的不是小日本,而是两、三年前的友军中央军,友党国民党。打小日本,你蒋介石一退再退,留有后手;我毛泽东游而不击,扩充实力,都是为着这最后的决战。你仰仗美国,我背靠苏联。西北、东北、华北、华东,热烘烘的国土,打它个翻天覆地,血流五千里,尸骨堆成新的三山五岳。总的趋势:国军打日本人行,打内战不行。共军打日本人不行,打内战行。

  毛泽东从陕西出来,要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秦皇,二十世纪的秦始皇。

  周恩来却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一位人物相类此,李斯?张良?韩信?萧何?

  诸葛亮?郭子仪?刘伯温?都不是。周恩来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

  可是在一九四八年春天,夏天,苏俄老大哥斯大林还在奉劝中共小老弟,中国内战应以长江为界,力争建立北方政权,实现南北分治;毛泽东、周恩来则无视苏俄老大哥的指教,还在设计、构想:要花五年的时间才能打败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但他们也打算先到黑龙江的哈尔滨去,背靠苏联老大哥,联合一些民主党派,成立一个中华民主联合政府,以跟南京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对峙、抗衡。出乎毛、周意料的是,只过了半年之久,中共军队就取得了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自然不要再跑到天寒地冻的哈尔滨去成立什么临时政府了。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之际,建国定都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毛泽东的眼睛早盯住了地图上的北平。他却不把心事说破,而开始在党内高层征询意见:我想听听大家的,我们的新国都定在何处?历代王朝的京城不是在西安,就是洛阳、开封,还有南京、北平。杭州古称临安,那地方玩玩可以,做国都肯定是短命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那么,我们的国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战争年代,王霸之业未定,中共高层还是较有民主气氛的。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奉承毛泽东,遇有问题,却也还是可以坦率地说出各自的看法的。

  朱德总司令主张定都西安。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王朝都定都在那里,又靠近陕甘宁边区。没有陕甘宁边区,就没有我们党和军队的今天。

  在中共高层,彭德怀副总司令是唯一坚持不称毛泽东为「毛主席」的。他主张国都更靠西一点:老毛,等我去把甘肃拿下来。定都兰州吧!从全国地图上看,兰州才是中国的地理中心。不是说孙中山先生当年也设想过把兰州定为国都?那里是比较穷,比较落后,比不上华北、华东的那些大城市。但西北民风淳朴,人心厚道。我们共产党人比较容易保持艰苦朴素,不忘本。不然进了华北、华东那些花花世界,坐上龙廷,人就易变喽!

  刘少奇比较务实。这位「毛泽东思想」的发明者及狂热鼓吹者,同时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主张打下南京再定都。南京有现成的总统府,及各部委办公机构,大批建筑物一经接收即可启用。建国之初,百业待举,此一来可节省下大笔费用。

  任弼时表示赞同:南京的优势,别的城市无法比拟……毛泽东笑笑说,南京确有优势,可是天气炎热、潮湿……当然,离庐山很近。蒋某人不是每年夏天都上庐山去办公?那里的夏宫也是现成的。

  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将军却反对定都南京。叶剑英背出一首唐诗来:「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干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毛泽东动了诗兴,指着叶剑英说,此人有文化,算个儒将。本人的南京印象,只记得几幅楹联。城北燕子矶有联云:「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野云闲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气,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闲。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还有秦淮河一联:二八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国豪情,西圜雅集;九曲清波,一帘梦影,楼台依旧好,且消受束山丝竹,南部烟花。」

  毛泽东的古文化知识,博学强记,在中共领导人物中,确是无人相与仲伯。

  江西苏区时期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扶植毛氏有功、「七大」之后却被贬为中共东北局城工部长的王稼祥,来西柏坡开会,拜望毛泽东时,问:是不是定都北平?

  毛泽东让他说说定都北平的理由。

  王稼祥精通俄文,亦是饱学之士,说:我认为北平离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然龙盘虎踞,六朝烟雨,伹离港、澳、台近了些,今后美蒋作乱,也必定是在南方;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孔子西行下到秦嚒!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我们的地方。

  几乎无人提到洛阳、开封。北平、南京成为首选之地。

  毛泽东在听了刘少奇的意见后,倒也有几分动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定都南京,占有蒋某人所留下的一切,何尝不是他的夙愿?江南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春去苏杭,夏去匡庐,都很近便。

  关于定都之事,党内军内的智多星周恩来却保持着谦恭的沉默。毛泽东通过近两年来转战陕北、华北,让周恩来以军委副主席身分代理总参谋长职务,对这位老同事、老对手已不像过去那样隔膜。周的忠心耿耿,小心翼翼,以及落吧的办事能力,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他的好感。

  周恩来坚持着自己与毛泽东相处的守则,悠悠万事,定都建国。毛泽东主席不主动问起,他是不便发表高见的。且他已经十拿九稳地揣摸到了毛欲定都北平的心事,当然不便说破。任何高明的第一号人物都不愿自己的助手言行超前。征求一下党和军队高级干部们的意见,只是一幕过场戏,一道手续而已。

  主场戏及主角,非毛泽东本人莫属。

  毛泽东终于发问了:恩来,定都何处?朱老总、彭老总、少奇、弼时、剑英、稼祥他们都各抒高见了,你我朝夕相处,怎么就听不到你的意见哪?就要开七届二中全会了,此事,政治局和书记处内部,应该拿出一个比较一致,比较成熟的意见来。周恩来已经成为毛泽束党务军务上的大管家,从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战事,处理各类情报,签发各种命令、电报、文件,代拟新华社电讯、人民日报社论,主持各类会议,接见各方代表,调配各路大军的后动供应……到关照毛泽东家的衣、食、注行,周恩来日理万机,细心周到,井然有序。既不越位越权,又不贻误军情,使得喜怒无常的毛泽东,都不易挑剔出什么不是来。周恩来说:定都建国,是本党浴血奋斗二十几年的最大心愿……今日的局面,来之不易,还是请主席拍板。

  毛泽东显得有些至高兴了:你这不是助长我搞一言堂?一言九鼎,干纲独断?我是共产党的主席,胜利了也决不能做皇上,对不对?毛某人不是朱元璋,更不是李自成。

  周恩来笑了:主席言重了。那我就说说吧,供主席参考。我比较倾向于王稼祥同志的意见,定都北平。少奇同志建议定在南京、也确是能够避免大兴土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毛泽东问:定在北平,就一定要大兴土木?

  周恩来说:那倒不一定。我们可以先把机关安置在北平的香山或是中南海这些地方。

  毛泽东说:这就对了,我喜欢香山。北平复名北京,南京仍称南京。大唐时候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嘛,一国两京,自古始然。京者,首善之区也。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说得详细些?

  周恩来见毛泽东主席此刻心境甚佳,有兴趣听人说话,便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的想法亮了出来:定都之计,我以为宜北不宜南。从历史的角度看,历来都是北方战胜南方。四千多年前,北方的轩辕氏《黄帝》战胜了南方的神农氏《炎帚》,还有蚩尤,建立了统一的华夏古国。以后的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也都定都北方,北方统治南方。北宋定都黄河流域的汴梁(开封)时,甚为强大。北宋末年抵抗不住北方游牧民族辽金的南进,丢失了黄、淮以北的大好河山,迁都临安,称为南宋,已是偏安一偶,苟延残喘了。最后被蒙古铁骑所统一,建立起元朝,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末那个安徽凤阳的放猪娃朱元璋倒是在南方起事,建立起明王朝,定都金陵,改称南京。可是到了他的儿子辈上,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率兵南来,以靖难为名,占领了南京,废了惠帝朱允坟,夺得皇位,迁都北平,营建紫禁城,称为北京。还是北方的胜利。明末李自成起义,从陕西而河南,经河南北进,攻入北京,在紫禁城待了一个月,即被东北入关的满清八旗兵所败,建立起大清王朝……本世纪初,孙中山所倡导的国共合作,创建起国民革命军,后进行北伐,取得胜利。这次加上朱元璋那一次,大约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仅有的两次南方战胜北方,统一北方。但国民党政权的所谓统一,是徒有虚名的乌合之众的假统一,南北各省区军阀的政治大拼盘。可以说蒋介石领导下的南京政府从未真正统一过谁。各省军阀拥兵自重,蒋介石根本统一下了号令。这也是我人民解放军在主席英明指挥下英勇作战,能迅速将其打败的原因之一。至于我们党革命之初,在南方起事,诸多磨难,血流成河。也是经过了长征,举着北上抗日义旗,到了陕甘宁,终于找到并确立了自己的伟大领袖,天时地利,才算稳住了阵脚,在八年抗战中日益发展壮大起来。这次国内战争,我们成了北方,国民党成了南方,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就独霸东北,控制华北、中原,之后南下、西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我国历史上,又多了一次北方战胜南方……毛泽东认真听着。恩来真是说古道今,巧舌如篑呢,很有他自己一套呢,不乏领导者的风范魅力。

  周恩来则随时留意毛泽东主席的反应。在毛泽东面前谈历史,会不会被认作班门弄斧,小儿科?为什么要说这样多?毛泽东主席自「七大」以来,已养成居高临下、俯瞰一切的思维习惯。今后逦是少发表些独到见解,多做些实事,不要再往前挤……这也是周恩来的优点,二十几年来党内无数次的权力更迭中,他从来回避被拥戴为第一把手,甚至不作第二把手,而安于第三、第四的位置。过去,在瞿秋白手下,李立三手下,王明、秦邦宪、张闻天手下,他从来处在老三、老四的位置。也就从来不跟第一把手去争斗。老大是龙,老二是虎,龙争虎斗,不是龙伤,就是虎死。他却总能保住老三、老四。如今到了毛泽东手下,前面还有朱、刘,他仍是老四。从来老四做实事。实际上的权力往往大过老三,甚至老二。

  毛泽东见周恩来不说了,才笑了:恩来,你这也是一言堂啊,能不能到七届二中全会上。也去细数一下,定都之计,宜北不宜南的历史依据?

  周恩来心里一怔,脸上依然谦虚温顺:不大好吧?我只是把平日心里想的说出来供主席参考。要说,也只能由主席去说,主席威望高,说话容易被听进去。

  我还是搞不懂,恩来你自己就不好说?

  我们党和军队的主要负责人,朱老总、彭老总、林彪、贺龙、陈毅、聂荣臻、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包括主席,少奇,弼时,我,还有张闻天、陈云、稼祥同志他们,都是南方人。我要一说历来都是北方战胜南方这话,他们能同意?我不马上被孤立起来,做对立面了?

  周恩来的几句玩笑话语,说得毛泽东哈哈大笑:恩来,聪明过人,聪明过人……高岗、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这些北方汉子,可要欢迎你的高论啰!你不便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的话,我也不便去说。我们还是人无分南北,搞五湖四海。定都北平的事,继续征求意见。其实,到陕北蹲了这十几年窑洞,我也是半个北方人了啰,习惯了北方干夹的气候。记得三十年前第一次到北平,最吃惊的,是头顶上的天,总是那么碧蓝碧蓝,连一丝云彩都下大见……今后若再回南方去长住,那又潮湿又闷热,要出汗又出下来汗的天气,怕也是过不大惯了啰。

  周恩来陪着毛泽东打了一阵哈哈。

  说起北平,毛泽东忽然问:对了!叶剑英来了一封电报,说《人民日报》二月一日发表林彪、罗荣桓给傅作义的公开信,惹得傅作义大动肝火?骂我们不守信誉?不讲道义?

  周恩来说:本来,北平和平协议一月十六日就已签订,傅作义的部队拉出城外接受改编,随后华北野战军进了城。林、罗的信也可以不公开发表。北平地下党也有过要求,担心人家讲我们出尔反尔。

  毛泽东问:为什么还是发表了?而且林、罗给人家的最后通牒信的落款日期又恰恰是一月十六日,这算怎么回事?二月一日来发表,马后放臭屁,制造混乱。

  周恩来解释:主席,这事书记处会议讨论过……信是由我代拟,送主席改定。朱老总有过顾虑、少奇、弼时主张发表。主要是从全局出发,给全军将士一个交代,也给傅作义的下属们一个警告,叫做又拉又打嘛。只拉不打,是右倾;只打不拉,是左倾。这次叫先打后拉。记得主席也是同意了的……毛泽东打断了周恩来的话:这事我失察了,又拉又打是我讲的,可见多数并不代表真理。你是我的总参谋长啊,一向考虑问题很周详的!

  周恩来连忙缓和气氛,这件事我有重要责任,搞了折衷……傅将军那里,我负责做好工作。

  毛泽东手一摆:我是误听了你们的……还是尽快安排傅将军来见个面,以求前嫌尽释……这事,等米高扬走了立即就办。北平兵不刃血,傅作义立下了大功劳的!
  
※※※※※※※※※
------------------------
.

TOP Posted: 08-05 12:29 #2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1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