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内参]来、坐而论道、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前景、你我的机会在哪里!
本頁主題: [内参]来、坐而论道、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前景、你我的机会在哪里!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潘驴何小闲


級別:俠客 ( 9 )
發帖:456
威望:207 點
金錢:2205 USD
貢獻:2850 點
註冊:2020-01-05

[内参]来、坐而论道、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前景、你我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主要潜在趋势是什么?可能确定的有以下主要方向:
“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将实行“双循环”发展战略。它既有国内循环,也有国际循环,但国内起主要作用。对于中国(也包括美国)这样的大型大陆经济体来说,这是可以预见的。然而,双循环是相辅相成的。今天中国的经济运行离不开进口,世界其他地区也离不开中国的出口。中国实行“双循环”战略,表明它已经认识到完全自给自足并不是可行的替代方案,也表明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开放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
1981年之前,中国的国际流通与国内流通之比还不到10%,之后开始上升。2006年这一比率达到近70%的峰值,但2020年降至35%。美国的这一比率在1980至2000年间为20%左右,2011年达到30%的峰值,2020年下降到23%。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两国的这一比率会进一步下降,最终达到相似的水平。
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些都是具有挑战性但却可行的目标。根据设想,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包括:发展电动车;建设在国内旅行中取代飞机的高铁网络;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大型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例如建在戈壁滩的发电场);引入核聚变作为发电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使用超高压输电线路,以低廉的成本将电力输送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大规模植树造林。中国将会尽其所能实现绿化。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真正含义,是要给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一个致富的机会。最近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就是一个具体的象征,它表明政府允许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私营部门继续增长繁荣。这些私营企业可以利用股权融资来代替债务融资,从而降低经济中杠杆的整体水平,确保更大程度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最终,中国有可能在全国不同地区(如重庆和天津)开设更多的股票交易所,让更多的私营企业家得以进行股权融资,获得成长和发达的机会。

中美竞争成为常态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有可能成为未来10年左右的常态。“国家安全”往往只是美国对中国实施单方制裁的便利借口,而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生存和持续繁荣并不构成真正的军事或其他威胁。不过,中国却有可能给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带来麻烦,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曾经指出的那样,中国是少数可以对美国说不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霸主,美国不能允许任何国家对它说不,因为这有可能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让它不日失去全球霸权。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首次提出的美国(两党)军工复合体,正在竭力维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并且会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终止这种做法,要么是中国停止崛起,要么是美国最终确信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并会让美国自身付出无法承受的高昂代价。这也是为什么中美竞争很可能成为未来10年左右的常态,而且贸易战不太可能很快结束的原因。事情最终会变得好一些,但这需要一些时间。
可是,这种竞争却不太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发生热战,因为双方的伤亡和损失都将是巨大的。在这里不会有赢家,只会有输家。既然前苏联和美国在上个世纪能够避免战争,那么,中国和美国在本世纪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为了维护和平,中国必须拥有并保持应对第一次核打击的有效威慑力。
中美两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脱钩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两国曾经有过部分脱钩的经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东亚的经济继续增长,美国和西方则停滞不前。所以,中国和东亚经济体是有可能在没有西方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此外,尽管全球供应链的人为脱钩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过渡性问题,可一旦某种产品的第二来源被开发出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控制便会失去作用,这种做法也就有可能停止。
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美元开具发票,进行清算和结算,也都会逐步减少,转而更多地使用本国货币,例如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资本管制的目的是管控不稳定的短期资本流入流出,而不是限制长期资本流动。各国都欢迎长期资本流入,但短期资本的进出对流出国和流入国都没有任何好处。
数字货币在零售和批发两级都有分布式分类账的特征,通过辨别短期和长期资本流动,数字货币的使用可以大大简化资本管制。同样,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在中国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中国存托凭证(CDRs)交易,可以为全面取消资本管制提供一个过渡。中国将会拥有世界最大的储蓄池,在中国筹资对外国公司是有利的。

当然,还有一些挥之不去的问题,接下来逐一讨论。
第一,新冠疫情是否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会非常显著,最大伤害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
第二,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是否会损害中国经济?过去几年中国出口产品一直面临美国的高额关税,但证据表明,它的负面影响是很小的,而且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都不再以出口为导向。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了大致的平衡,其经济现在主要是由内需(家庭消费、公共产品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驱动。
第三,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会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吗?是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的。但对于真正重要的国家级项目来说,比如超级计算机制造,成本本身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如今,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全部由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国产部件制造了。
第四,过度扩张的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s)的债务会引发金融危机吗?目前所能得到的证据表明,这个问题是完全可控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官方债务总和还不到中国GDP的50%,相比之下,仅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就超过GDP的100%,日本的这一比例超过了250%。中国中央政府尚未向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任何贷款担保,而且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破产,中央政府也不太可能出手相助。实际上,这些债务人中有一两家违约的话,反倒有助于管控那些难以监管的影子银行。
第五,包括建材在内的建筑部门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需求多有依赖,有可能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大规模倒闭破产的影响。然而,住宅投资不仅可以由业主房来支持,也可以由出租房来支持。中央政府可以推动出租房的发展,作为业主房的一种可行替代,从而维持建筑业的需求。最终,总的住房需求当然是一样的,但租房和买房之间可能会有另外一种平衡。

结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确实非常好,尽管其年均实际增长率可能在6%左右,而不再是10%。此外,中国经济将主要由国内需求拉动,而不是靠出口拉动。技术进步,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中国必须保持经济开放,自力更生不应该等同于完全的自给自足。没有经济全球化,没有2001年加入WTO,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经济。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必须要双循环。
也就是说,中美战略竞争有可能成为常态,在这个10年的剩余时间里也许都是如此。但我仍乐观地认为理性将占上风,不会有一场热战,就像前苏联和美国在上个世纪没有走向战争一样。



若违规、请版主手下留情!


[ 此貼被潘驴何小闲在2022-09-15 08:45重新編輯 ]

赞(11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21 12:0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4 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