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1986年,鲁迅儿子后悔将鲁迅版权赠与国家,索要版权费结局如何?
本頁主題: 1986年,鲁迅儿子后悔将鲁迅版权赠与国家,索要版权费结局如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随风倒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2496
威望:2405 點
金錢:237220 USD
貢獻:225000 點
註冊:2006-12-07

1986年,鲁迅儿子后悔将鲁迅版权赠与国家,索要版权费结局如何?


 


1988年6月23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一起关于著作权侵权案的审判落下了帷幕。
这场庭审的双方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原告,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儿子,周海婴。
至于被告就更厉害了,竟然是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与儿子)
那么鲁迅的儿子,为什么要状告人民文学出版社,甚至与其对簿公堂呢?
原来,1952年时,周海婴曾经写信给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表示自己愿意将鲁迅先生的所有稿酬赠与国家。
这一想法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和认可,但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周海婴日后可能有什么困难,因此就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笔钱以“鲁迅稿酬”的名义存在了银行。
此后六年间,共存下了34万元的稿酬。
 
(周总理)
1958年,周海婴在又一次得知此事之后,旧事重提,再次表达了将稿酬捐献给国家的想法。
在周海婴的意见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从1959年起停止计算鲁迅著作的稿酬,之前的三十四万元,将30万元设立鲁迅文学基金,剩余的四万多上缴国库。
这原本是一桩美谈——但1980年,周海婴却提出了索要鲁迅著作稿酬的想法。
经过研究决定,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加起来合计29万元的稿酬,全部交还给周海婴!
但周海婴却仍有疑惑——之前上缴国库的四万元稿费呢?与日本合作出版的《鲁迅全集》日文版呢?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周海婴
在多次索要均遭到拒绝后,周海婴于1986年提交了诉状,诉称人民文学出版社侵权。
简单来讲,就是周海婴后悔将鲁迅版权赠与国家了,他想将这笔钱给追回来!
在经过了多方查证、考量之后,法庭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周海婴索要剩余四万元稿费的请求,但支持周海婴索要新版鲁迅全集、日文版鲁迅全集稿费的请求,稿酬共计二百九十七元六角,诉讼费四百二十二元由周海婴本人承担。
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官司,不仅钱没要到,算上诉讼费居然还搭进去一笔,这让周海婴怎么能接受?
 
周海婴
一审判决之后,周海婴继续上诉。1989年12月12日,周海婴接受调解,获取作品稿酬一千二百四十二元二角。
身为鲁迅之子的周海婴天生就带着名人光环。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很快就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大家都在纷纷指责着周海婴——你不是早就把版权捐出去了吗?怎么后来又想着要回去呢?
更何况,你可是鲁迅先生的儿子。以鲁迅先生的风骨,其儿子不也应该有文人雅士之心,视金钱如粪土吗?怎么为了点钱斤斤计较呢?
一些人认为,周海婴为了点钱就去打官司,是丢尽了父亲鲁迅的脸,丢尽了中国文化的脸!
 
周海婴
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如果真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来审判的话,鲁迅的遗产根本就没有他的份,这已经是否认周海婴合法继承人的身份了。
对于这一观点,周海婴很是愤怒:鲁迅虽然没有与原配夫人离婚,但谁又敢说自己的母亲许广平不是鲁迅先生的妻子呢?又怎么能否认自己儿子的身份呢?
在这群人的口中,周海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逆子”。他甚至被剥夺了继承人的光环,似乎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打官司要钱,就是侮辱了父亲鲁迅的脸面,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样
可事实真的像大众想象的那样吗?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向国家打官司,真的只是为了钱吗?
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我们还得从周海婴这个人说起。
 
(从左到右为:鲁迅先生,周海婴,许广平)
周海婴是周树人与鲁迅的学生许广平唯一的一个儿子,他的出生坎坷,据说在生产时,许广平一度出现了难产的现象。
这可急坏了当时的医生,他们连忙去征求鲁迅的意见,到底是保大还是保小?鲁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许广平,万幸的是母子平安,不光许广平活了下来,孩子也活了下来。
鲁迅十分惊喜,在医生问出保大还是保小时,鲁迅就有了心理准备,他没想到孩子居然能平安出生。他将这个孩子认为是一个意外之喜,取名为海婴,意为“上海出生的婴儿”。
 
鲁迅
周海婴深受父亲鲁迅的宠爱,与童年时期拘泥于家族的自己相比,鲁迅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因此在教育方式上,鲁迅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
他更希望周海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长,而不是在言传身教中走自己的老路。
“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周海婴平和地说道。
他小时候很喜欢玩一种叫积铁的玩具,这是一种可以使用各种金属零件组合的玩具,类似于初级版的乐高。
鲁迅很支持周海婴玩这种东西。他认为,这种玩具可以扩宽他的思维,让小小的周海婴变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父子两人其乐融融,很是快乐。
 
(茁壮成长的周海婴)
但不幸的是,周海婴八岁那年,鲁迅去世了。
之后的周海婴由许广平拉扯长大,虽然家庭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但依靠着幼年时期鲁迅先生的教育与自己的天资,周海婴还是成功考上了北大物理系。
在经历了懵懂的童年,迈入青涩的青年时,周海婴深切感到了“鲁迅之子”四个字的压力。
他的同学可以打牌、跳舞,但倘若他如此做,便会被别人指摘为“不好好读书”,这让周海婴十分难堪。
 
周海婴在鲁迅墓前
他只能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他人眼中希望的,鲁迅儿子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成为一个依靠着父亲余荫生活的二代。
1955年,周海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与大众观念中的“名人后代”“文学二代”不同,周海婴本人其实是一个相当接地气的人。
2007年3月7日,全国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讨论时,周海婴从书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很多社会上的现象。
 
(周海婴)
周海婴说,社会上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星。歌星,球星,有名的作家等。比如作家于丹,她的签售会就成了一个靓丽的风景,有的人甚至会在外面站一个晚上,就为了看于丹老师一面。
周海婴解释:现在都在说纸质书卖不动,不是这样的。不是大家不看书、不买书,是因为很多书“没有贴近老百姓”。
周海婴的类比也十分新颖,他用相声做了比喻。周海婴说,相声,很多人都说他没落了,被小品取代了,但是突然出来一个郭德纲。有人指责郭德纲俗,但是老百姓就喜欢俗。
 
(有趣的“郭德纲”理论)
他的意思非常浅显——百姓喜欢的,才是真正好的。不要为了搞文学创作,把文学和普通人割裂开。
由这个问题,周海婴还联系到了屡禁不止的盗版书,以及书的价格上去。他说,有关部门花了很大的力气反盗版,要大家提高觉悟。但我检讨一下,我也买盗版书。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的一片哗然,但周海婴依然面不改色地继续说着自己买盗版书的原因:书价虚高。一本书三四十块钱,大家觉得太贵,当然会去买盗版书。
如果将书价降下来,更廉价、更便宜的推广,大家怎么会去买盗版书呢?
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知识的阳光。周海婴的观点迎来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似乎认识到了,这位“鲁迅之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清高。
 
周海婴
从周海婴的个人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海婴其实是一个不爱慕名利、严格要求自己的名人后代。他没有很多文学界的毛病,比如清高、不接地气,反而十分和蔼可亲。
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人,为什么还会后悔把鲁迅的版权赠与国家呢?为什么会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打官司呢?这其中难道是有什么苦衷吗?
这,还要从1952年,周海婴在母亲许广平的支持下,捐赠鲁迅先生的稿酬开始说起。
那时是建国初期,在周总理代表国家不接受这笔捐赠后,周海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因为那时,他们无需为生计发愁。
 
许广平与周海婴
母亲许广平每个月有三百多元的工资,周海婴上大学每个月也有一百多元的警惕。周海婴非常感谢政府和国家对自己的关照,因此才会做出捐赠稿费的举动。
但当母亲去世后,一切就都变了。十年时期到来,周海婴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的小家庭支离破碎,经济也不再向之前一样宽裕。
那时的周海婴,甚至窘困到与妻子一起加起来都凑不出一百块钱!而就是这点钱,却要养活四个孩子,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能会有人疑惑了——积蓄呢?鲁迅先生也是殷实之家,就算新中国没有稿费,还没点过去的底子了吗?怎么会沦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呢?
 
鲁迅故居
但事实就是这样。鲁迅先生的宅子、遗物及墨宝全部被大公无私的周海婴一家捐赠给了国家,就算是想卖东西,也找不出来能卖的。
但日子再难,生活也要熬下去。更何况那时全国人民都困难,周海婴也就没有抱怨的想法。
万幸,他们很快就看到了光亮。动荡时期过去,周海婴的三个孩子在家待业,他就想向国家反映一下,看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点的工作,这样也能减轻一下自己的经济压力。
 
(周海婴的大家庭)
但周海婴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十分正当的要求却遭到了别人的白眼,这让周海婴如何接受得了?
家里实在是没钱了,三个孩子没工作,自己和妻子的是杯水车薪,没办法,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周海婴提出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结算或退回一部分稿酬。
但即使这样,仍遭到了拒绝。
这可惹火了周海婴,没有工作,连结算稿酬的要求都被拒绝,难道就要眼睁睁的看着家垮掉吗?
愤怒的周海婴干脆要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归还全部稿酬,但这下好了,人家连理都不理,权当你说话是耳旁风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但有人会问,你不是之前主动把稿费捐出去了吗?人家不给你也是正常的,为什么你会要的这么心安理得呢?
这还与动荡时期有关。那时他因为被迫害,身患重病,周恩来总理就指示,取出了代存的三十万元稿费中的三万元来看病。
后来,因为一些社会上的原因,周海婴、许广平才继续进行捐赠。
后来的几次拒绝稿酬,也与当时特有的政治、文化北京有关,并不能当作是正常情况来看。毕竟有关捐赠,必须经过本人或继承人的真心同意才可以。
 
七八十年代的北京
周海婴的要求得到了中央的认可,1980年,经过中央的批示,决定清理鲁迅稿酬。
但人民文学出版社却装聋作哑,一拖再拖,直到领导亲自过问此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才交给了周海平一张二十七万元的支票。
周海婴并不满意。一,是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出示相应的版税、稿费详情,态度并不友好。二,是因为除去这二十七万元,稿费应该还有四万元才对,这又怎么能让人满意?
周海婴坦言,或许这才是自己真正生气的原因。“堂而皇之一句话:上缴国库了。”周海婴说道。可就算你交给国库了,也得给一张收据吧?
但这还不是官司的起源。周海婴说,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官司真正的由来,还是由于日文版的《鲁迅全集》。
 
(日文版鲁迅全集)
1981年,《鲁迅全集》日文翻译版由学习研究社和曙光社出版。这是一个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的项目,曙光社和学习研究社向人民文学出版社付给了版税。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周海婴先生也是支持的。毕竟将父亲的著作在日本出版,扩大的是国际影响力,他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但问题出在这一决策他并不知情。出版《鲁迅全集》的翻译版,周海婴竟然没收到半点风声!根本没经过他的同意!
这一举动让周海婴十分恼火。而更恼火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后续的行为。
鲁迅先生曾有一位在日本的老朋友,内山完造。八十年代,内山完造的妻子因为贫苦,走投无路,给周海婴写去了信,希望他能帮帮忙。
 
(内山完造及其妻子)
心生恻隐的周海婴写信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希望把自己的那份收益直接转送给内山完造的妻子,但这却遭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种种借口,就是不给钱。
或许是别人认为,我这是别有用心吧?周海婴如此想到。
因此1986年,他开始写信给相关领导,但仍然没有与此事相关的任何回应。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周海婴无奈之下,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之后就是前文中曾提到过的事情了,周海婴向法院以侵权提起诉讼,但在一审中却遭到了法院的拒绝。
 
周海婴
二审,经过法院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虽然就周海婴先生所说,法院的态度很差,但因为最终终止了侵权行为,他最终还是同意了调解,获得了一千两百四十元的补偿。
而就是这点微博的补偿,周海婴先生还要负担一半的诉讼费!由此可见,周海婴先生打官司,真的不是为了那点稀薄的金钱。
事实如今已经水落石出了——并非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周海婴先生为了钱财,为了一己之私提起诉讼。更是为了父亲老友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起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周海婴先生的行为就被彻底曲解了。他,也从一个捍卫正当权力的维护者,变成了一个败坏父亲名声、依仗父辈荫庇的人。


==================================
本文转载于网络,若侵权或者违规,请联系偶删除
==================================


 



赞(56)
------------------------
隨風潛入夜,
閏土戲無聲。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05 09:2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09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