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连他也被骂三观不正、“全网避雷”,究竟是这个时代谁的悲哀?[13P]
本頁主題: 连他也被骂三观不正、“全网避雷”,究竟是这个时代谁的悲哀?[13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网络天才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7195
威望:36696 點
金錢:1413 USD
貢獻:199999 點
註冊:2007-12-13

连他也被骂三观不正、“全网避雷”,究竟是这个时代谁的悲哀?[13P]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让人感觉挺费解的。
事情是这样的:小某书上有条热帖,引起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写出豆瓣9.4分神作《活着》的作者余华,也被“避雷”了。
发帖人称,自己看了余华写的《兄弟》,快要被气死了,因为情节太虐了。
“好完美一男的”、“梦女”、“软弱小天使”、“避雷”......
这种一般只会用在形容晋江网文的词,和余华的严肃文学放在一起,未免让人觉得有点出戏。
评论区里,有人建议让余华以后标雷点,比如:《活着》非双处,后期1v1,be,有刀慎入。
 
有人觉得不可理喻:“余华想过被人黑的10086个点,唯独没想过还有这个角度。”
 
有人忍不住发出哀鸣:“救救文学!!!”
 
这个时代,越来越人经常在读完某些经典名著后惊呼:毁三观!避雷!
片面、肤浅地解读人物,给作品贴上简单、非黑即白的标签,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作者。
比如《月亮与六便士》,不就是一个渣男抛妻弃子、还横刀夺爱的故事吗?简直踩了大雷!
 
比如杜甫,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古代公知”,写的东西“没啥意境,基本都是发牢骚”,都不是啥好东西,后人给捧得太高了。
 
 
比如《简·爱》,不就是一个女主逆袭+追妻火葬场的大叔文吗?女主还有点恋爱脑,避雷了。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用网文的方式来概括名著,把我给看笑了。
《我成了三千弟子爱慕的师尊》,你猜猜是什么书?是《论语》。
《总有反派想抢我师尊》,是《西游记》。
《病美人被接回豪门后》,是《红楼梦》。
《三婚后,我爱上了死对头》,是《飘》。
《白月光结婚后,我成了亿万富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带球跑后我给他寄了封遗书》,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日本海王,娶了小妈的替身》,是《源氏物语》......
仿佛所有经典名著都可以用网文的方式来解读,贴上狗血吸睛的标签,但却消解了原著的深刻寓意。
02
还有这样一群“三观党”,喜欢化身为道德法官,对着文艺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审判。
他们只喜欢看“双洁(男女双方从感情到身体都纯洁)、1v1、HE、甜宠”,并用网文的这套逻辑,去审视严肃文学。
比如看《红楼梦》,弹幕里吵翻了天,生性多情的贾宝玉,被批成“中央空调”、“渣男”;
 
而他对仕途、名利的厌恶,也被吹毛求疵成“不上进,不知道要追求经济独立才能保护好女孩子吗?”
多愁善感、孤傲脆弱的林黛玉,被骂了几十集的“作精”;
稳重端庄、温柔懂事的薛宝钗,则变成了“绿茶”、“心机Girl”。
可歌可泣的史诗级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不仅有生死相随的爱情,还有机缘巧合下的灵魂救赎,以及面对灾难时人性的卑劣与高尚。
而在“三观党”看来,这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偷情”故事。
 
眼里就只有“给了未婚妻家十万彩礼,她却和别的男人做出如此苟且之事”的狗血剧情。
看《包法利夫人》,他们只看出了“一个爱慕虚荣的白穷美三番两次千里送X的故事”。
 
却看不出个中缘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女主角无法接受现实与幻想的残酷落差。
看《雷雨》,他们只看出了“毁三观”、“教坏小孩”,却看不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缩影。
这群“三观党”们,仿佛觉得自己的三观特正,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给严肃文学中的人物扣帽子,抨击“毁三观”,认为应该一禁了事。
但世界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扁平化的,从来都没有所谓绝对“正确”的三观。
就像雨果说过一段话很有道理:“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那些经久流传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能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或者深刻复杂的人性本质。
别总用看甜宠网文的那套逻辑去看严肃文学,幻想着要给古人上思想品德课了,好吗?
 
03
在这个算法时代,很多人其实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陷入了“信息茧房”效应。
王小波就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国家叫“花剌子模”,国王下了一道这样的规定:
凡是给他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
凡是给他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就要被送去喂老虎。
这个国王天真地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
处罚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久而久之,信使们为了不送命,纷纷编造出各种好消息,这样国王就只能听到好消息了。
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信息茧房”效应,跟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
久而久之,就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那些看惯了“双洁、HE”网文,觉得经典文学处处都是“毁三观”、需要“避雷”的人,其实就是陷入了信息茧房之中。
总是沉浸在自己眼中那小小的一方天地里不肯出来,只会导致一个人更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
就像蔡康永说:“如果你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就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
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从没得到过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
读书其实就是一个打开眼界、消除狭隘与偏见的过程,而不是画书为牢、困住自己的过程。
别忙着批判严肃文学中人物的三观,忙着警告其他读者快“避雷”了,这个世界比你想象中复杂得多。
 
04
1条建议就是,如果可以,先读经典文学,再读那些流行网文,会让你阅读的门槛更高、过程更顺畅。
博主“冰蛇陛下”曾提过一个不好好养成阅读习惯会导致的后遗症。
她说,先读了《红楼梦》、《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三言二拍》。
习惯了这些东西再读网文,可能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欣赏水平高,受不了那些错误的语句和拖沓的写法,对网文比较挑。
但如果反过来,不接触经典名著,先接触网文,读惯了宅斗文再去读《红楼梦》,绝大部分是看不下去的。
读惯了龙傲天,再看《安娜卡列尼娜》,除了绿帽子什么都看不到。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先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经过时间的筛选和淘汰后,仍然对当前和未来有阅读价值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往往是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会让你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启发。
研读经典,可以让你摆脱心智的平庸和不自由,把你从庸俗的日常中拯救出来。
当你在各个领域疯狂阅读、拼命成长,当你的知识密度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广,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海阔天空。



赞(5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0-20 19:5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5-14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