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百合[40P]
海龙云石三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118
威望:1345 點
金錢:6494 USD
貢獻:39793 點
註冊:2019-01-01

百合[40P]

“蕾丝边”一词源自公元前六世纪女诗人莎孚(Sappho)的故乡——古希腊的蕾丝博丝岛——“蕾丝边”直译即为“蕾丝博丝岛的”或“蕾丝博丝岛民”[1]。透过各式古代文献,历史学家推测莎孚曾在岛上指导、熏陶一群年轻女子[3]。莎孚所遗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多与女性的日常生活、感情关系及习惯等有关,尤其关注于女子的美貌,并明表她对女性的爱意[4]。在十九世纪晚期之前,“蕾丝边”一词被用指所有与蕾丝博丝岛相关的事物,例如“蕾丝边酒”意为“蕾丝博丝岛的酒”。
 
 
 
 
到了1890年,医学辞典开始使用该词语,以“蕾丝边之爱”等字词形容女阴摩擦——二个女性间透过类似性交而达到性快感。据1870年文件记载,“蕾丝边”亦被用来描述女性间的情欲关系。约至二十世纪时,开始出现了“莎孚主义”等可互通的词语。
 
 
 
 
古时,女同性恋称为“石磨” ,“磨镜”。“磨镜”,即磨治铜镜也。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而把女同性恋性行为叫作“磨豆腐 ” 或“磨镜”(tribadism)的意思就是,女女性行为的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汉代亦称为“对食”。
 
 
 
 
 
 
闽南语中“石磨仔”为女同性恋者的称呼,性行为的描述为“挨石磨仔”、“镜磨镜”,显示台湾早在古代即有女同性恋者的存在,但诸如此类的台语旧有用法因历史上中华民国对闽南语长期打压的缘故,使得新世代的台湾人对台语难以掌握,此用法较为年长者所知,随著闽南语的通用语事实因政治原因被华语所取代后,对女同性恋者的常见称呼也因此而改变。
 
 
 
 
 
 
 
 
 
 
 
 
 
在某些地方,女女性行为是违法行为。在阿富汗、茅利塔尼亚、伊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也门会被判以死刑。有期徒刑包括在孟加拉国、不丹、圭亚那、马尔代夫、尼泊尔、新加坡、乌干达。
 
 
 
 
 
 
此外,也有根据外在性别特质,对女同性恋者有不同的称呼:把以“帅气、阳刚”为表现或理想的一方称为“顶”、“替”或“T”(来源于英文单词Tomboy,即“假小子”,但是并非此英文单词的本意);而打扮和行为较秀气的、以“貌美如花”为表现或理想的一方称“底”、“P”、“婆”或者“批”(来源于英文单词PrettyGirl,即“漂亮女孩”);此外在近代 “T”也有被另外在分成不一样的称呼,分为“娘T”和“铁T”,通常铁T会比娘T更为阳刚,且部分伴侣也以“男朋友”的方式称呼(每个人情况不同),且铁T的自尊心会比较强,不想比男生弱,铁T也不常在有人的地方流泪,铁T也不喜欢自己的女性特征太过明显,在性爱方面也通常是由铁T担任攻,另外,大多数铁T也不太喜欢和伴侣坦承相见,铁T就很类似性别转换者,两者的个性差异非常大,但有些女同性恋者是属于中间的半铁半娘型T,娘T则与以上相反。
 
 
 
 
 
 
 


赞(25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0 09:0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30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