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贫铀弹的威力有多大
本頁主題: 贫铀弹的威力有多大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冲冠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76
威望:1130 點
金錢:200431 USD
貢獻:21500 點
註冊:2020-04-05

贫铀弹的威力有多大

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请理性评论

美国国防部9月6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总值1.7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当中包括用于艾布拉姆斯坦克(Abrams)的贫铀弹(depleted uranium ammunition),是华府首次向基辅方面供应这款具争议的穿甲弹(armor-piercing munition)。
 

路透社曾在上週披露华府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的消息,美国国防部6日正式公布有关计划,并指今次的军事援助亦包括反装甲系统、战术空中导航系统、“海马斯”(HIMARS)火箭发射系统的补充弹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同日访问基辅,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期间宣布华府提供总值超过10亿美元的援助,当中包括国防部提及的1.75亿美元军事援助,以及逾6.65亿美元的军事及民间安全援助,以及数以百万计美元用于支援乌克兰防空等领域。

除了美国,英国较早时亦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这款武器使用的贫铀是制作核武所需浓缩铀的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比天然铀的放射性减少六成。铀是一种密度极高的金属,它的密度是铅的1.7倍。它坚硬到在击中目标时也不会变形。

贫铀弹的功能与普通穿甲弹类似,但因用上贫铀合金的高硬度、高比重和高熔点并以动能来穿透目标,对坦克等装甲构成极大威胁。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说法,贫铀是“一种具有化学和放射性污染的重金属”。穿甲弹击中目标后除了爆出金属碎片,还有铀尘。人体吸入或摄取它之后,对其伤害的潜伏期较长。贫铀也会长期污染环境、人的食物链。

联合国环境署在2022年发布的《乌克兰衝突环境影响》报告中指出炸弹中的贫铀和有毒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刺激、肾衰竭,并增加癌症风险。

什么是贫铀弹?贫铀弹有多强!

伊拉克战场上,美军一种炮弹给敌军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心理阴影,凡是被这种炮弹击中的坦克均遭到毁灭性破坏且无一幸免,这种威力逆天的炮弹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贫铀弹
 

首先来大概介绍一下贫铀弹。贫铀弹最早由美国研发,其是指以含有高浓度铀238的硬质合金为主要原料制造高密度、高韧性弹芯的炮弹和枪弹,其作用原理与普通穿甲弹相同,但却可以利用贫铀合金高硬度和高熔点的特点依靠炮弹动能来穿透目标。

在击中目标的瞬间,贫铀弹能够产生6000度以上的高温,其穿透能力极强,因此多被用来毁伤以坦克为主的敌方装甲目标,是坦克最怕遇到的武器。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贫铀弹,直接摧毁了敌方上千辆T72主战坦克,而美军坦克却由于装备了贫铀装甲而无一损毁。此后,尝到了甜头的美军开始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贫铀弹。
 

从上文看,贫铀弹确实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那么为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强国都没有选择装备贫铀弹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装备毁伤效果相对较差的钨合金弹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贫铀弹的缺点和其优点一样太过明显。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贫铀,而贫铀的主要成分是放射性较弱的铀238。

虽然放射性较弱,但其仍旧是有一定放射性的,人体长期接触必然会造成不良后果,而在爆炸后,贫铀弹燃烧,氧化铀和贫铀微粒以不可见的形式进入人体,能够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的损伤。而且,除放射性外,铀本身也是具有化学毒性的。贫铀弹爆炸后,除污染范围较小外,其危害与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放射性沾染相比也不逊色。

而且,由于铀的半衰期较长,这使得其污染时间将长达几十年甚至更久。在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贫铀弹,其造成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大片的污染区,除战争地区的居民外,甚至连美军士兵都出现了中毒现象(美军声称“贫铀的放射性极低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事实是他们自己的士兵都不愿意碰这玩意)。
 

除使用后果恶劣之外,贫铀弹还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存放时间短且造价高昂。对于和平国家而言,大量生产贫铀弹很有可能没有实际用途,这些炮弹最终唯一的归宿就是被储存到超过使用期,这是极其不划算的。再加上其影响实在太过恶劣,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国家虽然拥有生产制造贫铀弹的技术但仍旧选择装备钨合金弹。
 

综合来说,贫铀弹确实是一款效果超群的武器,其杀伤效果使其独布天下,但鉴于其使用后果太过严重,依笔者个人之见还是早日将其禁用较为妥当。


 



[ 此貼被冲冠在2023-09-07 11:04重新編輯 ]

赞(6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07 10:4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4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