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卖掉奥运金牌移民海外 是个新动向
本頁主題: 卖掉奥运金牌移民海外 是个新动向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冲冠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76
威望:1130 點
金錢:200431 USD
貢獻:21500 點
註冊:2020-04-05

卖掉奥运金牌移民海外 是个新动向

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请理性评论

中国举重运动员陈小敏,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女子63公斤级金牌,并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她还是中国举重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九枚世锦赛金牌的运动员,被誉为“举重女王”。

然而,这位曾经的奥运冠军,在2003年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将自己的全部金牌和纯金奖品拍卖出去,共获得399万元人民币,并在之后移居澳大利亚。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赞扬她的慈善精神,有人质疑她的爱国情感,有人感叹她的不幸遭遇,有人好奇她的现状和未来。

陈小敏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0岁时,她被体校教练选中,开始练习举重。由于家庭困难,她曾多次想过放弃,但在教练和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她坚持了下来,并以出色的成绩进入了省队和国家队。1996年,她参加了第十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并获得了女子59公斤级挺举金牌。
 

此后,她又在多个国际赛事上夺得金牌和打破纪录,成为中国举重队的领军人物。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她以抓举110公斤、挺举137.5公斤、总成绩247.5公斤的成绩夺冠,并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这是中国女子举重队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陈小敏个人的最高荣誉。

然而,在赛场上风光无限的陈小敏,在生活中却面临着各种困境。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她身体多处受伤,尤其是膝盖和肩膀。为了缓解疼痛,她不得不经常服用止痛药。此外,由于缺乏合理的营养补充和保健指导,她的体重也迅速增加,从63公斤级增至75公斤级。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她的竞技状态,也给她带来了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家庭方面也给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一直靠打工维持生计。陈小敏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也不够支付家庭开支和房贷。为了改善家庭条件,陈小敏还曾经做过一些商业活动和代言。
 

正当陈小敏处于事业和生活的低谷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2003年初,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向陈小敏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他愿意以高价购买陈小敏的全部金牌和纯金奖品,并将所得款项捐给陈小敏指定的慈善机构。这位商人的动机是为了帮助陈小敏实现她的梦想:在山区建一所希望小学。

陈小敏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接受这个建议。她认为,金牌和奖品虽然是她的荣誉,但也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她应该用它们回报社会。她还表示,她不会忘记自己的运动员身份,也不会放弃对下届奥运会的期待。

陈小敏的决定引起了轰动。2003年3月,她在广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拍卖自己的全部金牌和纯金奖品,并将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江门市和东莞市的公益活动和体育健康事业。随后,她在两地举行了两场拍卖会,共拍出了10枚金牌和11件纯金奖品,总共获得了399万元人民币。
 

其中,一枚奥运金牌拍出了128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体育纪念品拍卖的最高价。拍卖所得的一部分用于在鹤山县修建了一所“陈小敏希望学校”,另一部分则用来设立了“陈小敏金牌助学基金”,用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

陈小敏的拍卖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赞扬她的慈善精神和大公无私,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和楷模。有人质疑她的爱国情感和职业道德,认为她是一个背叛国家和出卖荣誉的叛徒。

有人感叹她的不幸遭遇和无奈选择,认为她是一个被体制遗忘和抛弃的牺牲者。有人好奇她的现状和未来,认为她是一个有着自己梦想和追求的个体。

陈小敏的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价值多元、公民意识等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揭示了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和应对策略,包括适应、抗争、逃避、转型等方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它展现了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多重价值观和道德观,包括荣誉、忠诚、利他、自我等方面。
 


 
 


赞(5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10 09:4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4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