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西方人最早介绍宰相故里的一则报道
本頁主題: 西方人最早介绍宰相故里的一则报道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闷闷的小饭碗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7210
威望:1382 點
金錢:83934943 USD
貢獻:2538961 點
註冊:2018-02-09

西方人最早介绍宰相故里的一则报道

      1869年8月12日,中国早期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Paper on Wenchow》的文章。作者的名字没有注明,编者则是当时著名的英国专栏作家干得利(R.S. Gundry)。据法国汉学大师考狄(HenryCordier)的《中国书目》,这是西方人最早介绍温州的一篇文章。
      该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区主要公共建筑布局(包括育婴堂和养济院),以及温州港的茶叶、原木、竹子贸易等,还有温州百姓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同时还对状元村所具备的天然良港的条件、外国人在此居住的可行性进行了描述。文章不长,全文移译如下,以供备考:


      温州府位于浙江省的东南角,西北与台州和处州接壤,南边与福建为邻,东面临海;面积差不多有3500平方英里,人口约三百万。
      府邑在永嘉县,位于温溪(Wen-ch'i,指瓯江)的南岸,距河口20英里。郡城建于平原,开发良好,群山环绕,方圆约10英里。城墙始建于四世纪,1385年明洪武帝时扩张重建,用石头斜砌而成,大约方圆6英里长。宽宽的街道,笔直而平坦。东门的海关、西南角的道台衙门、城中心的育婴堂均是城内主要建筑。后者建于1748年,房舍一百间。该堂的日常运营经费分别源自热心民众的捐助和政府划拨土地的租金收益。官方记录上所收孩童的数目一度达两三百人。男孩到一定的年龄或被送去学徒,或被普通家庭收养;女孩则被聘为人妻,或被雇为佣人。温州城西南门外还有一个养济院,它始建于十四世纪,由政府管理。每个受助者每月的定额是一两半银子,但里面的待遇很糟糕,不到濒临饿死的边缘,没人愿意到那里求助。
      与郡城并肩而立的小岛上的双塔可谓本城之名胜,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南宋末帝赵昺为逃避元开国皇帝忽必烈的蒙古兵追击,曾在此短暂避难。
1861年前,温州府只有一个港口,可以出口茶叶,从而使温州港成为周边府县的茶叶市场。当时该城极为繁荣,但是那年太平军占据了整个温州地区,为了不使茶叶落入叛军之手,就改变了贸易规矩。该规矩迄今仍然有效,那就是海岸线的任一海关口均可出口茶叶。这么一来,原先集中在本地的庞大茶叶贸易现在也在沿海地区各小港口找到别的出口通道。
      现在此地的主要贸易是出口木材和竹子,这些都是用木筏经由瓯江从处州运来的。此项贸易额一年估计不会少于2,000,000元,经营此项业务的木材店铺在西郊,那儿到处是木头和竹子。
      当地人急等着开埠对外贸易,他们通常在码头碰到外国人也不会有荒谬的举动。欧洲人在大街走不会遭妇女和儿童可怕的围观,也听不到男人的粗话,甚至连那极无礼的话语“番鬼”“洋鬼子”“红毛人”在这儿也变为较文雅的“番人”。
      温溪(瓯江)不够深,吃水9英尺以上的船舶到不了状元桥以上的地方,那儿是瓯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离城约10英里。从瓯江入海口处到该村庄,江河又阔又深,几乎畅通无阻,只用几个浮标就标出航道,可以轻而易举地给任何吨位的船只导航。陡峭的江岸、大起大落的潮水,以及状元桥价格低廉的铁和木材,使该村成为沿岸一带修建造船厂和军火库的最理想之处;同时,由于锚地宽敞、卸货方便,又有不同的河道可将货物运往内陆,足以证明这里将来可成为外来移民的理想安居地。


最后搞点防水图
 
 
 
 
 
 
 
 
 
 
 
 
 
 
 
 
 
 
 
 
 
 
 
 
 
 
 
 
 
 
 
 
 
 
 
 
 
 
 
 
 
 
 
 
 
 
 
 
 



赞(29)
------------------------
j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23 20:0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5-16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