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原创] 如何对抗熵增?
本頁主題: [原创] 如何对抗熵增?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同维度书屋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114
威望:58 點
金錢:422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11-24

[原创] 如何对抗熵增?

“人的成长需要自我反思,但更需要与外界交流、终身学习。不是因为有了知识就多了不起,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一技之长又能不断改进思维,提升认知且能对抗熵增的成长容器。”




01
以前我觉得,个人成长系统就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系统:
这个系统中应该包含人生方向、成长目标行动计划、自我反思、以及反馈机制等一系列要素。


系统的核心是自我反思。因为只有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迭代促进自我成长。


想法虽然不错,但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只有自我反思,缺少与外界的交互,那么无论怎么反思,也反映不了外部真实的情况、反思不出别人真实的看法。


反而会陷入自我陶醉,或者自我怀疑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就像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做事很牛 B--计划做得又快又好,效率也很高...但自我感觉良好就有用了吗?


殊不知,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做正确的事”远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要重要得多。


哪些才是“正确的事”?做这些事能不能产生价值?


这一切都不可能单凭自我封闭反思而能回答。




02
现在我的认知是,成长不仅仅需要自我封闭与自我陶醉,更需要与外界交流。


只有不断地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己的认知水平。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自己认为拥有一份很珍贵的信息,但与别人交流后,发现在人家那里只是个常识。


明明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与别人沟通后,发现早已有人解决了很久。


这正说明了:
我很有可能因为和外界交流太少,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也很有可能会独自耗费大量时间去推理一些结果,而无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这就让我像一只一直呆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永远只是井口的那一片天:“因为见得少,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看不起。”




03
以上的思考也给了我另外两点启示:
第一点是,要防止自己总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归纳总结。如果总是以归纳总结的经验“包裹”自己,那就无法开放地接受新想法。


面对这一点,我要做的是,不局限于经验主义,不满足于标准答案,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用开放系统来对抗封闭的教条主义。


第二点是,要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外部的新事物。因为很多灵感和点子,都是在与外部不断地交互中,突然进发出来的。


面对这一点,我要做的是,不仅要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有一种开放心态,更要为自己创造思考的空间!


在特定的环境和意境里,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会更深入,更有成效。




04
最后,总结一下:
办公桌不定期清理就会越来越乱,流程不优化也会越来越无效,人一封闭更会变得越来越颓废。


这其实就是熵增的逻辑,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没有外力的交互,最终必定会走向混乱和无序。


所以,人的成长需要自我反思,但更需要与外界交流、终身学习。


不是因为有了知识就多了不起,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一技之长,又能不断改进思维,提升认知且能对抗熵增的成长容器。


而且,如今的AI可能无时无刻都在进步,我需要时刻关注它,学习它,从而让自己的认知能跟上这个世界的进化程度。


也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流,向外界学习,才能更好地判断自己的认知,感知自己所处的位置。


否则,就好像那只一直呆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就只能是井口的那一片天,最终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赞(7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6 14:0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20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