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孙立平:大通胀从何而来?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弄错了
本頁主題: 孙立平:大通胀从何而来?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弄错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旺财9527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805
威望:266 點
金錢:34187 USD
貢獻:29202 點
註冊:2008-04-30

孙立平:大通胀从何而来?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弄错了

这几年最惊心动魄的事情,除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东冲突外,可能就是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经历的这场通货膨胀和暴力加息了。


这场西方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读一些东西的体会和思考:


让我们从被称之为日本研究物价第一人渡边努的《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的思路说起。这场通货膨胀,其实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为什么呢?因为从道理上说,一场大的瘟疫对经济的冲击,带来的应该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也确实是如此。当时,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出现了萎缩的趋势,经济学家和央行政策制定者们,曾担心世界陷入全球性通货紧缩陷阱。甚至有人预言,我们也许会经历一场如三十年代大萧条般的经济衰退。


但后来的事情出乎几乎所有人的预料。通缩的走势,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接着,就是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大通胀。甚至,直到今天,这场通货膨胀仍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以至于人们对美联储今年若干次降息的乐观期待基本已成泡影。最近,美联储官员甚至放话,不是今年会降息多少次,而是今年会不会有降息都说不一定。


为什么预期中的通缩没有出现,反而来了这样一场预期之外的大通胀?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原因,找到的原因不外乎是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俄乌战争。这当然有其道理。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出口国,乌克兰是世界粮仓。战争的爆发,无疑会导致能源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道理是对的,但问题是时间对不上。美国和西方通胀的发生是始于2021年下半年,俄乌战争是2022年2月爆发的。从时间上说,这场通货膨胀要早于俄乌战争。


顺理成章地,人们寻找到第二个因素,即疫情期间的货币宽松。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都向普通民众发了不少的钱。美国总计约5万亿美元,人均超过1.5万美元;英国政府给疫情期间不能工作的人,发放80%工资;德国政府给自由职业者,每人发放1.5万欧元。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因此,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是,这么多的钱发出去,必然会推高物价。


但真的是钱发多了造成了这场通货膨胀?从事实来看,在西方国家的补贴纷纷退出后,通货膨胀仍在屡创新高。这说明,这场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不是钱发多了,而是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是供应链中断造成的供给短缺。渡边努的结论,也被其他一些学者所佐证。比如,有研究就认为,货币因素可能并不是触发通胀大幅上行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由此,渡边努形成了对这次大通胀的一个基本解释:疫情冲击导致了供应链的变化,供应链的变化造成供给不足,供给不足引发通货膨胀。


我的看法是,渡边努以供应链的变化而不是货币增发来解释这场大通胀的思路,是很有启发的。但其对供应链变化原因的分析,则在很大程度上找错了地方。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第一,如果大通胀的原因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的变化,那在疫情基本结束两年后的今天,通货膨胀为什么还如此顽固,如此具有韧性呢?第二,同样是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为什么另外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面临的却是完全相反的问题呢?


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寻找供应链变化的其他原因。

这个原因是什么?就是我说的大拆解过程。在分析大拆解的时候,我曾指出,经过大拆解,经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组,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美国和西方面临的是供给的问题,而中国面临的则是需求的问题。对美国和西方世界而言,供给问题意味着很多东西不得不自己生产或在其他地方重建产业链,这无疑会提高成本和物价。这才是这场大通胀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里需要意识到,这场大通胀是在过去几十年低通胀增长结束的背景下发生的。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通货膨胀至少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不见了踪影,以至于有人乐观地宣布,我们已经驯服了通货膨胀。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在越来越一体化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资源的配制越来越接近最优。正如瑞士信贷分析师Zoltan Polzsar所指出的,这个全球化的供应链是我们多年来经历的所谓低通胀高增长世界的基石。


如果这样来看,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通胀与通缩,就是拆解后世界的一体两面。

赞(2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23 11:1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6-06 00:27